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鲜佬"——阿郑

(2009-02-24 11:38:06)
标签:

海南

海鲜

朋友

情感

杂谈

分类: 留住·过眼云烟

“佬”字据说在广东话里含有贬意,阿郑对此却心平气和地接受了。

阿郑的大名几乎没人去叫,这似乎也成了广东沿海地区的传统。就如在海南对所有成年男人统称为阿叔,把所有成年女人叫做阿姨一样。不但亲切而且顺口。

除了“海鲜佬”的称谓,我更愿意叫他“海军司令”。南海之中凡是会游水的皆归阿郑管辖。

 

广东人会做生意。广东人中又以“潮汕人”为翘楚。

阿郑的家乡在汕尾,应该就和汕头挨着吧。

 

海南人民世代守在海边,但在建省初期却在海鲜的吃法上认识有限。除了白灼,就是葱炒。阿郑之所以在海南餐饮界打出了名号,皆因他把龙虾的几种先进吃法引进到了海南。这点有史可查,海口的“老餐饮”都能道出个一、二。

 

头回见阿郑是在一家酒店的海鲜池旁。

瘦长的体形,满身的海水。像是条刚打上网来的“带鱼”。脸色煞白,还伴随着类似“青春豆”的小疙瘩。如同桔子皮般。

右手握个鱼抄网,左手拎只龙虾。面对挑剔的食客,口中念念有词,笑容可掬。

 

经朋友介绍后,大家围在一桌喝茶。

茶是阿郑从家乡带来的,叫做“凤凰单丛”。那茶苦涩难饮却回味无穷。

即便喝茶分散了我的嗅觉,还是能感受到阿郑身上飘来的阵阵海水的腥味。

说起海鲜阿郑如数家珍,话也多了起来。晚饭自然是海鲜大餐,或许是不用掏钱,吃起来也就多了份镇定自若。那晚吃到嘴里的海鲜到今天我也叫不全名称。

喝了茶,干了酒。从此人就熟络了起来。

 

"海鲜佬"——阿郑阿郑很勤奋,每天天不亮就开着那辆如拖拉机般声响的“面的”去海边市场拉货。根据鲜活成色再分配到他承包的几家海鲜店。听他手下的小弟说,阿郑虽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可从未算错过帐目。用手掂一下手里的鱼虾,就能准确无误地报出份量多少。

 

海南的经济热了,海鲜价格也就水涨船高。

阿郑又审时度势地引进了“加拿大龙虾”和“澳洲龙虾”。

海南的房地产疯了。

阿郑的生意也火了,彻底地火了。

 

各大酒店里到处都能看到阿郑的身影。

不同的是阿郑换了辆走私的日产轿车,身上多了套上万元的西服。脚上的皮鞋锃亮,身上再也没有了那股腥臭味。“望海楼”的歌厅里常常是开上两间包房。一时间高朋满座,歌舞升平...

 

阿郑失踪了!这事儿来得突然。

相熟的一个厨房大佬告诉我这消息时,我半天才缓过神儿来。

 

问题竟然出在他的体形和那张脸上。

派出所接到举报:有人长期吸食毒品。阿郑随即消失了。查无实据,却一拖再拖。等朋友们设法捞出阿郑时,他的大部分客户和市场份额已经被一个叫“日本仔”的“海鲜佬”替代了。

“日本仔”是阿郑的同乡,据说有个远房亲戚在海南一个政府部门担任领导职务。

 

阿郑酝酿了多种复仇计划,几次行将挺而走险。

八月十五,老婆带着四个孩子来海口探望阿郑。饭桌上,不善酒的阿郑举杯豪饮。凌晨三点,阿郑打通了我的电话。搂着熟睡的小女儿,电话那头他做出了决定...

 

阿郑又开起了那辆“面的”,海口东门菜市场也多出了一个海鲜档口。

一双长筒胶鞋、一把抄鱼小网,阿郑还是当年的那个海鲜佬。

阿叔、阿姨们常去光顾,选上些鲜货。阿郑也不厌其烦地讲解种类、食法。

 

02年离开海南,阿郑一定要给我送行。海鲜打边炉,酒是在他租住的两间民房里喝的。

天边发白时,我们都成了一堆烂泥。

 

时常听到穿越琼洲海峡的消息。

阿郑在东门市场的档口又扩大了。

阿郑在三亚海鲜市场也有了店铺。

阿郑陆续开始给酒店送货了。

阿郑又开上了日本车。

阿郑买房了...

 

上个月接到了阿郑的电话,电话是从海口一家著名的海鲜酒楼打来的。

“几时回海南呀?”从底气上判断,我知道阿郑身上一定是穿着西服。

 

“算是邀请吗?”

“错,是盛情邀请!”

“又官复原职,当上海军司令了吧?准备请我吃啥?”

“由你点啦!”

嗯——“澳洲鲍鱼四只”、“四斤的龙虾一只”。

“冇问题啦!”

 

哈哈...

阿郑,等着我。

咱们今年冬天海口见!

还有,往返机票你报销。这可是你电话里说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