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幅对联连古今

标签:
历史文化图片教育旅游 |
分类: 杂谈 |
闇亭寺处于永泰和尤溪交界的赤岭,为重檐歇山顶与单檐歇山顶相结合的木质结构建筑,具有闽越古风韵味。寺前巍峨群峰挺拔,寺后树木葱郁,故称“暗山”。山脚溪流回旋,形成两个深潭曰:"暗潭"。寺内有卢公也说张圣君脚印蓄积的"甘露雨来",泉水清澈甘甜,春夏秋冬,不涸不溢,故有"水不干"之誉。
闇亭寺主祀观音,出名的却是陪祀的卢公和张圣君,每年正月邻近各乡镇群众都到这里请卢公、张圣君、“圣水”回境巡游,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民众安康。闇亭寺虽然被古树围拢遮蔽,屋面瓦顶却从未见有枯枝败叶,僧人也从未清扫,成为一个传奇。另一个被津津乐道的故事是,南宋时朱熹路过暗山,题上联于暗潭石崖"暗潭水涌天心月"。因为“暗潭”“天心月”都是即景之作,此后的一百多年一直无人对出下联。到了明中叶尤溪吉花举人张孝先到闇亭寺敬香赏景,他行走在古寺的小道上,仰望悬崖峭壁的大山,云卷云舒,脑子便闪出“转山石卷岭头云”,正是一副珠联璧合的下联。清建寺时,由吉安张姓捐赠山场扩建,并把朱熹和张孝先的上下联刻成二埕柱联。
闇亭寺去过多次,原本以为这些故事与自己不搭边。在参与福建省张元幹文化研究会寻找张元幹后裔时,发现嵩口镇溪口的张氏是从尤溪吉安回迁的,而对出下联的正是吉安的张孝先。当我们前往吉安找到张氏族长,翻看了族谱,证实了他们就是从月洲迁出的张元幹孙子泰臣后裔。原来和张孝先还是族亲,都是张元幹后裔。
溪口的张氏不仅族谱中已经写错了源头,与吉安族谱中记载迁出的时间也不同,差了四代人。2023年9月17日,双方宗族管委会便带着族谱及相关材料到溪口对照。对照后都明确是张元幹孙子泰臣的儿子则明五世孙张华迁回嵩口镇溪口。只是尤溪族谱记载的是至张睦“十七世祖华公移居永福月洲溪口渡船头”,而溪口的一份扫墓轮值收款簿前文写着“本族是由月洲第二十一代华公迁出尤溪吉花祖转迁溪口前园张”。溪口另一谱有载和尤溪谱一样的“由尤溪吉花迁溪口渡船头”的资料虽然找不到了,但老一辈人都见过。双方的记载资料虽然差了四代,但溪口的这四代刚好都没有记载祖上是谁,所以确认只是时间久远,记载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