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供粮乏故人

标签:
军事历史情感文化娱乐 |
分类: 杂谈 |
《冬夜有怀柯田山人四首》
“闻说新居好,山樊卜筑深。
药囊能济物,龟策少知音。
四海忧黔首,中原尽绿林。
直须期云屋,夜棹去相寻。
坐阅干戈扰,输公已定居。
生涯今易足,世态莫嗔渠。
晷短全疏客,窗晴好对书。
故山常入梦,何日到吾庐。
客里了无况,乱来何止贫。
淹留频换岁,老大更思亲。
泥饮思田父,供粮乏故人。
自怜归未得,不是白头新。
雅欲赋招隐,何堪吊战场。
独看星错落,久立夜苍茫。
羽檄来东越,风烟隔下塘。
安闲随处有,冠盖莫相望。”
柯田山人,沈次律别号,刘一止《苕溪集》卷五《次韵郑维心赋次律见一亭》题注曰:“次律自号柯田山人。”以其筑居柯田山故名。沈次律即沈琯,上期《过白彪访沈次律有感十六韵》介绍过。张元幹诗曰:“闻说新居好,山樊卜筑深。”指的是沈次律在故乡德清县盖的新居。沈次律弟弟沈与求《寄次律兄学士柯田山新居》也诗云:“柯田一曲抱清湾,两角孤云拥髻鬟。猿鹤惊心招旧隐,桑麻掠眼接通阛。似闻小筑终年就,应是幽扉尽日关。为报添丁护鸦觜,夜寒归梦绕家山。”
张元幹避乱客居德清近年,所以可以“夜棹相寻”。沈琯的“新居”难免勾起张元幹“坐阅干戈扰,输公已定居”、“故山常入梦,何日到吾庐”。同期,张元幹曾作《送柯田山人归隐》诗五首,已失,诗中羡慕沈琯归隐。沈与求有《和张仲宗送柯田山人归隐》诗五首,劝张元幹“穷巷车马绝”“柴门风为开”,不能忘“抗言半渡击,失计推祸首”,应当“酒酣忿天骄,惊问兵谁勒”。
此时张元幹合家客居在德清,生活艰难,“泥饮思田父,供粮乏故人”。他做《绝粮五绝》,可惜散失。他的好友、湖州知州葛胜仲有诗和:“高贤往往突不墨,造化从来一小儿”、“无米糝藜羹”、“长饥犹著书”。说明张元幹虽然在战乱客居贫困中,依然不忘“著书”“吊战场”。
注:
山樊:山旁。亦指山中茂林。《庄子·则阳》:“冬则擉鳖於江,夏则休乎山樊。”
卜筑:指择地建筑住宅,即定居之意。
龟策:亦作“龟”。龟甲和蓍草。古代占卜之具。指占卜之人。《楚辞·卜居》:“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事。”
黔首:黎民、老百姓。唐元稹《出门行》:“丧车黔首葬,吊客青蝇至。”
绿林:(名)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一带),西汉末年王匡、王凤起义的根据地。后用“绿林”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官府或抢劫财物的团伙:~好汉。
云屋: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唐皮日休《江南道中怀茅山广文南阳博士》诗之一:“鹤雏入夜归云屋,乳管逢春落石牀。”
泥饮:强留饮酒。犹痛饮。宋·陆游《怀青城旧游》诗:"泥饮不容繁杏落,浩歌常送寒蝉没。"
田父:老农。
羽檄:古代军中紧急的文书。古时征兵、征召的文书,上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晋左思《咏史》之一:"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冠盖:官员穿戴的服饰和乘坐的车辆,借指官吏:~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