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推细敲一气吞

标签:
文化历史教育情感娱乐 |
分类: 杂谈 |
进入太学前,张元幹随父到豫章任上,跟舅舅向子諲,以及徐俯、陈与义、汪藻、洪刍、洪炎、苏坚、苏庠、吕本中、江端友等以诗会友,学诗作诗。后由于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江西诗社以黄庭坚创作理论为中心,崇尚“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作诗风格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重视文字的推敲技巧。学术界认为张元幹的《洛阳陈去非自符宝郎谪陈留酒官予时作丞澶渊》诗就带有这种色彩:
此诗是张元幹在澶渊任职时,陈与义从符宝郎位上被贬到陈留写《入城》诗,诗中以唐衢“久而不第”、怀才不遇的境况表达自己的心情,欲为唐衢哭,却又吞声不敢哭,实有对朝政不满,为已伤怀之意:
“竹舆声伊鸦,路转登古原。
孟冬郊野旷,细水呜芦根。
雾收浮屠立,天阔鸿雁奔。
平生厌暄闹,快意三家村。
思生长林内,故园归不存。
欲为唐衢哭,声出且复吞。”
张元幹和陈与义在江西诗社时就是诗友,后在东京又经常唱和。这首唱和诗中用大量的篇幅描绘了冬日里周遭的景物:冰冷奔流的河水、栖息的乌鸦、苍茫的暮色、枯萎的草根、厚重的城门、古堤上的初升之月、村落里袅袅的烟雾,这一切构成了一幅静谧的冬日村居图。画面中乌鸦的密集竟致遮蔽了高阔的原野,仅仅这五字就为全诗蒙上了一层荒颓的色彩、阴郁的心情。但张元幹以一句“羡子了万事,坐以一气吞。”将陈与义满腹的伤怀一笔带开。
张元幹在八句诗中,就状写了“水”、“郭”、“鸦”、“原”、“映带”、“人居”、“暝色”、“草”、“根”丶“衡门”、“河”、“堤”、“月”、“烟”、“江”、“村”等十六景,并用“寒”、“绕”、“近”、“栖”、“蔽”、“高”、“幽″、“起”、“东南”、“开”、“浊”、“日夜”、“奔”、“古”、“初出”等十五个词语,淋漓尽致地描摹了十六景之形态、情貌、方位和颜色。如此密集的意象,仅浓缩在四十字中,足见他高超、精湛的句法枝巧。诗中描写景物形态、情貌、方位和颜色所用的词语,都是最贴近景物自然本色的词语。他顺其自然,未着意刻饰,诚如李白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亦如苏轼所云“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呈现出自然而平淡、质朴而清新的美感。他用这些平淡、质朴的辞采构造了清远、崚逸的意境和情趣,可谓“诗中有画”,用淡墨勾勒出了一轴栩栩如生、气韵流动的山水画。诗中描景状物,颇得陶潜谴词、造境之技巧、韵味,前四句情景略带寒幽之气,后四句情景则转起疏朗之色,这情景转换与张元幹的心境变化相合。他先表达了对好友境遇的同情与伤感,但这同情和伤感如诗中所写的略带寒幽的景色一样,是淡薄的、轻柔的,很容易就被日夜奔流的浊河、初出古堤烟江之月带来的情景所冲淡、消解。在开阔丶疏朗的景致衬托下,诗情由此开朗起来,表达了对好友谪居后清远、空阔生活的羡慕之情。这淡远、高逸的意境和情趣,正来自于情景交融之中,来自于平淡质朴的辞采之中,来自于张元幹高远、豪气的性格中。从而,起到对朋友的排解、安慰、开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