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个人的岛主
奶奶照顾她八年,她陪奶奶走完人生最后的八个月。
那一年邻家女孩13岁,是正宗的80后女孩。
女孩的爸爸是个独子,因为典型的重男轻女的观念,全家族的人都期待她妈妈能为家里生个男孩,来完成继承香火的重任。可是她的出生让全家人感到失望,尽管如此,因为她是家族里的第一个孩子,老人们多少还有些安慰,无论计划生育抓得多紧,第二胎的准生证多难办,他们都会想出办法争取再要一个孩子,而且必须要男孩。
她出生之后,妈妈因为乳腺疾病,奶水不能吃,每天哭闹不止,就被奶奶抱了过去。尽管奶奶最想抱孙子,但因为女孩是家族里的老大,奶奶还是很喜欢她。她的到来给家人尤其是奶奶带来了不少欢乐,但是奶奶想要孙子的愿望却始终没有磨灭,反而越来越强烈。于是第二年年末她在这个世界上又多了一个最亲近的手足,但遗憾的是和她一样也是女孩。于是妈妈的地位在家里就更低了,在那个偏僻的又很封闭的观念落后的乡村,那是她的母亲永远也说不出口的委屈。
女孩的妹妹很可爱也很漂亮,村里人见了都很喜欢地抱抱她。尽管这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健康孩子,但是因她而起的家庭矛盾却越来越大,家庭关系越来越紧张。
女孩4岁时,父母为了躲避计划生育举家来到陌生的城市,正巧与我家为邻。
奶奶还是不死心,依然要孙子,因为奶奶不想让村里人说他家“绝户”。她的家里,爷爷很少说话,一直是奶奶当家的,于是她和妹妹的生活便成了鲜明的对比。每当奶奶看到她的妹妹都会很生气,于是妹妹的绰号便成了“二多余”。
和在乡村时一样,她还是跟爷爷奶奶住,而妹妹跟着父母在一起。时间过的很快,一晃女孩都七岁了,奶奶对她依然备爱有加,有时甚至百依百顺,她也像奶奶的“跟屁虫”似的寸步不离,奶奶的独宠也让她很骄傲。
就在女孩七岁那年,就在那年的冬天,马上就要过春节的时候,他们家迎来了一位最受欢迎的人,也是全家期待已久的人,那就是她的小弟降生了。因为弟弟的到来,奶奶好像完成了所有的心愿;因为弟弟的到来,妈妈好像完成了艰巨的任务;因为弟弟的到来,爷爷好像释怀了多年来压在胸口的闷气;因为弟弟的到来,爸爸好像挺起了腰杆;而对于两个女孩来说,弟弟的到来好像又多了一个竞争对手,于是她俩都各自想着如何保住自己在大人心目中的地位。此时的这个家庭似乎才算是大团圆,爷爷、奶奶每天在想着怎样哄大孙子,爸爸、妈妈则更加努力的工作,因为他们已是三个孩子的父母,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在这个冷漠的城市里,似乎没有人注意到他们,也似乎没有人能够理解他们,或许他们也不需要这些。
女孩本以为奶奶一向喜欢孙子,会因为弟弟的到来而忽略她,可是没想到奶奶依然像以前一样那样好,一时看不见她就好像少了点什么,她也是如此。毕竟她和奶奶形影不离八年,她们都习惯了彼此的存在,彼此的亲昵,彼此的接纳。在女孩的心目中,奶奶便是她的全部。
慢慢地小姐妹俩也开始喜欢上了弟弟,他聪明可爱,尽管非常调皮。父母每天忙着工作去赚钱,看管三个孩子的责任就落在了奶奶身上,弟弟淘气得不得了,奶奶虽然很累但依然乐不可支。
女孩12岁那年,是家境最困难的时候。爷爷卧病在床两年多,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她和妹妹上学需要钱,爷爷和奶奶是农民,不但没有收入来源,连吃药也要自己花钱,而且费用很大。女孩的父母都是普通工薪阶层,收入很低,境况可想而知。
记得那是女孩13岁的夏天,女孩的奶奶一病不起。奶奶患的是脑淤血,并且还留下了严重后遗症,她不能再像以前一样给家人做饭炒菜,而是要常年躺在床上,和爷爷一样连生活都不能自理,吃饭要人喂。女孩无法接受最爱的奶奶、最尊敬的奶奶怎么变成了这样:变得高兴时不知道笑,痛苦时不知道哭。
但不能接受又能如何呢?聪明而坚强的女孩学会了面对。除掉上课在校的时间,女孩几乎都陪着奶奶,尽她所能细心的照顾她,期待着奶奶能够好起来。
就这样女孩开始了和奶奶在一起的最后生活。
从此女孩的生活彻底改变了。
女孩每天会帮奶奶洗脸,喂她吃饭,甚至接、倒大小便,冲洗便盆,还要洗时不时弄脏的衣服及被褥等。
老人常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个十三岁的孩子验证了这一点,她起早贪晚,毫无怨言的照顾奶奶,还有已经稍有好转的爷爷,因为她深深理解父母的难处。
那时我在报社做记者,工作很忙,又常常出差,可每次回家来,妈妈都给我讲女孩的故事,每次都唠唠叨叨:“那么小的孩子,那么懂事,你说人家爹妈怎么那么有福气呢?何况照顾的是爷爷、奶奶?”
听人说女孩的奶奶是个个性很强的人,在老家也是个人物呢,一辈子都没屈服过,家族里的人对她也都很敬佩,可就是这样一个刚强一辈子的人,如今却不得不屈服于病痛。也许这就是老天的安排,一个人不管你把自己包裹的多紧,不管你的一生是怎样的努力塑造完美,似乎在某一段时间都会让你彻底的亮相。
女孩心甘情愿的照顾着奶奶,拒绝了所有人的帮助,甚至包括自己的父母。因为她了解奶奶,了解奶奶的尴尬,了解奶奶的心情。
八个月的时间里对于生命的长河而言那是短的不能再短的瞬间,而对于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全心全意照顾自己的奶奶则象十年那样漫长吧。至少我这样想。
在奶奶患病后的第八个月,奶奶走了!
正巧的是一向忙得“不着家”的我竟然休假在家,于是和父母一起参加奶奶的葬礼。说实话,尽管当时家人哭得昏天黑地,我几乎都没有流泪。因为我觉得奶奶走了对她自己的病痛而言是一种解脱,对于照顾她的人来说也许是减轻了负担!
但奶奶去世大约一年以后,再次见到女孩,和她聊起来,她的一句话让我哭了。我问她照顾奶奶八个月一定很辛苦吧,女孩却淡淡地说:“比起奶奶照顾我八年,那又算得了什么呢!如果奶奶给我机会,我情愿照顾她一辈子!”
在今天,于此刻,我把此文发出来,是想告诉大家点什么呢?我相信观者一定明白。
十多年过去了,却时时不敢忘怀。
或许有些记忆一辈子都忘不了,也不想忘记,更不能忘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