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本周五读书会及周六周日读书会活动

(2009-05-22 08:25:28)
标签:

杂谈

本周五读书会及周六周日活动

时      间:2009年5月22日(周五晚) 19:00~21:00
地      点:二教414
指导老师:杨汝清

 
 
《论语》读书会进行到现在,我们参悟了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一整
套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脉络。孔子及其弟子的一系列对话,使我们逐渐摆脱了过去的
意识中对于孔子的单调的,脸谱化的解释。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对《论语》的义理的
深入探讨。
 
《论语泰伯第八》讲述了孔子对于教育,礼仪和君子之政的看法和观点,是儒家核心思想
"仁"进一步发挥和阐释。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情况下,应该怎样把握"礼"的尺度和举止
,孔子告诉我们,如果不把握好礼仪的尺度,做事情就回过犹不及:恭而无礼则劳,慎而
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那么如何进行自我的修行,孔子又会告诉我们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也就是说(我们的先人)学习做人,启自于诗经的乐辞和音
乐的乐谱和合而成优美的歌曲,提升人的精神世界和修养,并进行礼仪的训练,方可成人
(即所谓《大学》之大学之道)。
 
在本章中,有两句引起过激烈争议的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成了后世某些
人攻击孔子的"把柄"之一。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说这句话时,到底是想表达身边什么意
思呢?作为后人的我们,是否还在误解或者还将继续乃至曲解这句话呢。在这里,我们期
待您的参与,以期"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本章涉及到一些列中华传统历史典故,期待您在参加之前进行相关的预备和预习的工作,
我们所要进行的,使对于文本义理的深入理解和阐发,而非在讨论中进行字词意思的纠缠
请您在参加之前务必了解如下内容:
泰伯第八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思,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
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
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悖矣。笾豆之
事,则有司存。"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
于斯矣!"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
,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倥倥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
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
,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
已夫!"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
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周易》可称中华文明之滥觞,华夏文化之渊薮。有志于国学之人,不懂《易》,则只能
算作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采其枝叶而不能得其精华。《周易》历世弥久、义理精深
,初学者往往望洋兴叹,浅尝辄止。更有甚者望而却步,未曾开卷。基于此,我们特邀请
到了哲熊老师。哲老师于《周易》多所研读,可成一家之言,经哲老师指点迷津,往往有
醍醐灌顶之感。《系辞》为《周易》成章之法门,由《系辞》进入《周易》的学习,无疑
是曲径通幽。经哲熊老师的悉心点拨,学友们对于《周易》领会的境界一定可以登堂入室

 
本周国学社将进行《周易 系辞》第五讲,欢迎学友积极参与。
时间:5月23日(周六)晚19:00--21:00
地点:二教425
指导老师:哲熊

 
〔第九章〕「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
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茍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
。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
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
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
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
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
于仂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仂而后挂。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
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第十章〕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
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
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
佑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尚其占
。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
。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
,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
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
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第十一章〕(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子
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
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
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
于此哉?古之聪明叡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
前民用。圣人以此齐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
,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
之神。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
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着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
,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
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
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
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第十二章〕《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
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
,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
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
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
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
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
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阿含经》系早期印度佛教义理的汇集,是原始佛教基本经典。《阿含经》共有四部
:《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杂阿含经》因
所集诸经篇幅短小,事多杂碎,故名。研习佛教的精深义理,学习《杂阿含经》尤似
万里之行迈出的第一步。《杂阿含经》因其诸经篇幅短小,更易于非专业性学习。
国学社举办《杂阿含经》系列讲座以来,学友深感多所裨益。杨笑天老师更以广博的
学识、亲和的态度,为大家营造了一个礼佛悟道的绝佳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接受知
识,颇有梵音天降之感、又似清流潺潺而至,净人尘俗。本周《杂阿含经》的讲座将
继续进行,杨老师将再一次在茫茫学海中为大家点亮一盏心灯,欢迎大家的到来。
时间:5月24日(周日)晚19:00--21:00
地点:二教425
指导老师:杨笑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