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本周国学社共组织四场国学读书活动,敬请关注!

(2009-05-14 17:01:08)
标签:

杂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采了蚕桑又插田。立夏刚过,天地阳气充溢,乃求学之最佳时节……本周末,国学社为大家组织了四场国学读书等活动,欢喜继续,敬请关注。
 
在附件中有相关预习材料。敬请留意。
  
一、湖畔读书会之《论语•述而第七》
 
读这一章时,会发现其实孔子是一个“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的很可爱的人。他会絮絮叨叨的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只有心中有“仁”的君子才可以做到这一点,因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学习时,“学而不厌”,“三月不知肉味”;即使感觉自己已经很明白了,也要“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对比先贤,要经常认真思考一下自己是否“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不是真的做到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还有,孔子不喜欢“鬼故事”,因为“子不语怪、力、乱、神”……

本次读书会围绕《论语•述而第七》,访道继续。
 
本周我们邀请谭忠诚老师莅临指导。谭忠诚老师1996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政史2001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攻读伦理学硕士。2001年起在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任教。2007年起在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中心攻读儒家哲学博士。2006年出版专著《伦理学研究》(20世纪中国伦理学学术史) 
 
时间:   5月15日(周五)19:00—21:00
 
地点:    理教114
 
指导老师: 谭忠诚 老师
 ————————————————————————————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之所慎:斋,战,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
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
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
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
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
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
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二、《周易•系辞》讲读
 
作为"人更三世,事历三古"的集体创作,历史悠久、涵义晦涩的易经往往令人叹为观止。多数对于易经的解读,试图以人生义理入手,却不免流于空泛。哲熊老师则试图反本归原,通过对卦象的解释来阐述《系辞》——说明周易经文义旨通论性的专著,来带领大家入易之门。
 
本周我们将继续《系辞》第四讲入门,欢迎共学。
 
时间: 5月16日(周六)晚19:00-21:00
 
地点: 二教402
 
指导老师:哲熊
 

第七章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第八章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第九章

“《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
化而行鬼神也。

 

三、复杂科学讲座班 
 
时间:5月16日(星期六)、5月17日(星期日)两天
          上午9:00-11:30, 下午2:00-4:30.
地点:三教105
 
主讲:吴俊 先生(周六及周日上午主讲)
           张祥平 老师(周日下午主讲)

吴俊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现任曲阜儒家文化联合会副会长。创办“儒家管理学”和“历史案例训练法”。做过多种商业职务,历任销售经理、证券分析师、培训总监、总经理等。著有《儒家管理学》(即将出版)。

张祥平老师,字拱辰,北京四中下乡知青,1982年毕业于林科院研究生院,硕士。1989~1990年在荷兰研修环境制度经济学, 北京市优秀教师(1995),北京农学院副教授,2001年提前退休, 退休后译解《论语》。专著六本:《人的文化指令》(1987),《<易>与人类思维》(1992),《美好的中国人》(1995),《人生六境》(1998)《生命之歌》、《制度对话》等;
 
 
四、释道沙龙·阿含十讲
本周的"释道沙龙·阿含十讲",我们将在杨笑天老师带领下主要讨论《杂阿含经》中与苦谛、五蕴相关的篇章,通过不同译本的比较深入研读、阐发经义,应机解惑。欢迎大家共同研读!
 
时间:5月17日晚(周日)19:00-21:00
 
地点:二教402
 
指导老师: 杨笑天博士
 
老师介绍:杨笑天博士,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佛学研究》杂志副主编。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座下高足,曾留学日本攻读佛教文化12年,获日本佛教大学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杨笑天博士淡泊谦和,温文儒雅,学修并重,对禅宗发展的历史有很独到的见解,尤其对永明延寿禅师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为当今中国佛教文化研究学者中的翘楚。经典介绍:阿含经是全世界佛学研究者公认的最早期的佛教经典,是对佛陀一代教化的综合结集,包括《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四部。阿含Agama也译为阿笈摩,意思是「法归」,指「万法所归也」,本是佛经总名,后世却只指称小乘经典佛陀灭度后四个月,弟子们组织第一次佛经结集,阿难結集《经藏》,也叫《法藏》,《阿含经》即在其中,为各经之首。全经用言行录的体裁书写,阐明了佛教的根本原理如四圣谛、四念处、八正道、十二因缘、五蕴皆空、业感轮回、四念处、八正道等,是深入佛法核心、探明佛教源流的必读之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