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节系列讲座之一】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8年04月18日12:08:46 星期五) ,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Xue 讨论区 】
【 原文由 islands 所发表 】
演讲题目:传统文化与身心健康
主 讲 人:王心远教授
时
间:4月19日(本周六)14:30~16:30
地
点:理教123
主
办:北大国学社
王心逺老师,传统文化学者、中医专家,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医疗以及教学、研究工作。
王大夫自幼热爱传统文化,学习过儒家、道家理论,信仰佛教,跟随多位上师、法师学习佛法,并参与居士林等佛教团体的组织工作。
中医方面,曾向多位中医界前辈求教,潜心于传统中医学理论的学习、研究。多年行医中,坚持运用中医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治疗各种病证,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如何养生防病、调理亚健康状态等方面,也进行了一定深度的研究。特别是在2003年SARS的治疗中,王大夫依据中医经典理论,运用中医药救治了不少患者,病人无一死亡,轻者痊愈,重者好转,显示了中医学的威力。
面对现代人多发的各种疾病——即现代病,如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颈椎病等,王大夫发现,博大精深的中医学可以更好地解除病人的痛苦。他还认识到,现代病是生活方式疾病,病因主要是不良生活方式、精神压力、环境污染等;如果发扬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挖掘传统的养生方法,倡导健康生活、有机生活的理念,现代人完全可以摆脱亚健康状态和现代病的魔影。
因此,他多年来一直坚持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以及国家图书馆等场所,与各种社会团体、环保组织等合作,举办讲座等各种学术活动,内容主要为以中医学为主的东方传统文化以及最前沿的现代科学,弘扬传统文化,尝试传统文化与最新科学理论的汇通、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倡导现代人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
长期的医学实践使他深深体会到,只有尊重传统,严格遵循中医学的根本规律,治病必求于本,理法方药丝丝入扣,才能真正解除患者的痛苦、济世救人。
愿天下医者皆如是行,一切众生同登寿域!
主讲内容:
现代人何以生活条件改善,却更容易患各种身心疾患?正是忘掉了千万年祖先积累的生存智慧,七情过度、物欲炽盛,饮食不节,起居无常、寒温颠倒,再加上生存必须的空气、淡水、食物、气候等条件的恶化,以及社会的不利因素,人身危脆,焉能不病!其实,生活富裕是一件好事,关键是富裕起来的人,是否拥有文化修养,这决定了他能否过一种身心健康的生活。
中医学向来提倡“治未病”,在养生、保健方面拥有更大的优势。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如果能够遵循传统医学的理论调养身心,完全有望百病不生、沉疴可愈。所以,已经患病的人和尚未患病但处于亚健康状态的高危人群当然要学习养生之道;即使是健康人,也要努力学习基本的中医知识,走健康长寿之路。晋朝皇甫谧:“人受先人之体,有八尺之躯,而不知医事,所谓游魂耳!虽有忠孝之心,慈惠之性,无以济之。”
《黄帝内经·素问》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此保养之正宗也。
王老师将讲授传统文化儒释道、中医学、养生学的相关理论,与大家交流养生、修身的经验体会,共同呵护身心健康成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