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如何与精神分裂症家人相处
我在3个月以前接待过一位患者:男、24岁, 家人述有被害妄想,陪同前来咨询。
当时案例记录如下:患者大专毕业,正面临找工作挫折。酷爱网游、英文电影,英语能力佳,因网游争霸在网络与人互相攻击,遭受谩骂、删ID,有被受害心理。内心为自己创造了一个“Super--man”ID,但与真实自我无法协调。怀疑自己有多重人格。发病时有情绪高涨、夸大,易激惹,自我评价高。睡眠要求少,语速快,思维奔逸等症状,但无明显伤人毁物,自伤等危险行为。
家庭排行最小,在家中受关照较多,现实社会人际交往能力不良。耐挫折能力差。自尊强、怕落后、为自己身高、收入自卑。言语表达似乎有逻辑,但仔细分辨思维中有很多臆想的成分、思维很跳跃、说话表达时常加手势强调自己所说的内容,是一个很独特和醒目的患者,让治疗师记忆深刻。
上次咨询后,转入精神专科医院住院治疗。
今天,其父母联系我要求咨询,父母述:患者在康宁医院住院一个月,服用过利培酮、奥氮平、现服用氯氮平、经过多次ECT(电抽搐疗法)后,恢复良好,但出院12天后复发,现重新入院。
因母亲精神压力巨大,持续无法入眠,为解决母亲的问题,特来咨询:
以下为交谈中,母亲表露的当前主要的想法,【括号内为治疗师的解决】:
1,
【首先指出:儿子患病,当然没必要主动告诉别人,但如果你自己把这个当做家庭丑闻,捂着盖着,还要孩子假装正常人。过于害怕他人的议论,首先自己心态就很不健康,而且会不断暗示孩子是个很不幸的人。对待疾病和生活中的困难要拿出勇气,在这方面可以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端正对精神分裂疾病的看法,很多人认为一旦患精神分裂,就一辈子无望,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实际上,最新的精神医学研究指出:精神疾病并不是一个两级的判断,也就是说,并非只有患病和不患病的区别,而是一个健康状态到不健康状态会波动变化连续体,积极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完全可以让求助者向健康端发展,获得与常人一样的生活。此处省略…..(300字)】
2,
【要改变“不是过于忽略,就是过于溺爱”的养育观,要用“去病态化”的眼光来看待孩子。此处讲故事举例省略……(300字)。相反应该让孩子承担他应该承担的责任,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要用【不经意的方式】或【眼睛的余光】来注意孩子的一举一动,对可能有危险性行为加于观察、分析、提早防范,除此之外,就要像对待普通的孩子一样来关心要求孩子,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正常的对待。如果大张旗鼓、对孩子如临大敌似地防范,把他关在家中,照顾吃喝,只求不要犯病,只会进一步削弱孩子的社会功能。挫伤其自尊心,加重其症状发作的可能。】当然有一件事是家人一定要为患者做的事情,那就是监督其服药。
3,
【脑子里要改变“精神分裂症患者,任何时候都是怪物”的看法。没有意识到他们其实大部分时间是功能良好的,其实很多时候,他们有正常的思维,有正常的社会功能,我们要做的就是延长他正常的时间,减少他发病的时间】
4,
【你们现在要做的,不是渴望孩子完全的“正常”。相反,最好是把“正常”这个词从脑子里剔除掉,不要过于恐惧孩子的“不正常”,学会用轻松的、幽默的态度来接纳和习惯孩子有时的“不正常”,只有把这些“不正常”当做正常,孩子最后才会真正“正常”】
后记:
对于此患者,心理治疗师了解到他内心有强大的羞愧情绪困扰,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心理治疗很有必要,心理治疗的要帮助他解决的要点是:
一:解决困扰他的羞愧(人们常说“羞愧难当”),改变受害者情结;
二:正视生活中的困难、不如意,了解自己,接纳自己;
三:避免把虚假的个人优越感,作为自己唯一的生活目标;
四:在生活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正确的表述自己,用宽容和谅解的方式来解决矛盾和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