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新认识阿Q精神

(2014-11-21 09:28:56)
标签:

佛学

Q 是鲁迅先生民国初年在《阿Q正传》中创造的,在鲁迅先生入木三分的刻画分析下,成为鲁迅作品中生动的人物形象之一。在中国,阿Q 这个人物可谓老少皆知。

 在我们受到的教育和记忆中,“阿Q”是一个可笑的人物,代表着懦弱的、愚蠢的精神胜利法。为什么要提出对其重新认识呢?其理由是什么呢?请允许我加于论述分析:

一:时代立场不同,而产生的现实意义的不同

    如果说鲁迅先生当年创作“阿Q”,是对于黑暗势力的一种讽刺,是为了唤醒民众的民主和反抗意识,是希望达到治病救人,改造国民性。今日中国社会的现实,已不可同日而语。

今日,民族矛盾已经不再是悬在人民头上的利剑,抑敌、混乱的政治已经成为过去。许多有能力的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改变了生活,社会的竞争也表现在是否拥有成功的事业,及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上。

正如《西藏生死书》等书籍揭示的那样,现今的人类,在成功、财富上抱着种种令人伤心的幻想。而如何净化自己的精神旅程,却往往被遗忘。

而社会发展往往是精神滞后于物质,人们在盲目追求物质的时候,很容易丧失自我。因而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迷茫、空虚、痛苦,在与别人的对比当中失去自我的本真。为了追赶他人而变得焦虑、急躁,稍不如意就火气上升、忧郁难眠。

所以,如何在这个追逐物质利益的时代,找到我们的精神支柱呢?如何解决迷茫和困惑?如何安顿我们的灵魂,现在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精神信仰?....

Q精神在今日时代,是否能给予我们不同以往的启示?

二:Q身上具有的积极面:

    Q没有家,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靠打短工为生。每当人们忙碌的时候,就会想起阿Q来。阿Q干活的时候常常是赤着膀,流着汗,不吝啬自己的一点儿力气。别人对自己工作的评价,他也没有更高的奢望,那怕就是一个小孩子对阿Q说:“阿Q真能做”,也能博得阿Q满心的喜欢。Q这样对待工作纯朴热情的态度,其实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吗?

 

 

   “君子动口不动手!”阿Q歪着头对王胡说。但王胡不是君子,只一推,让阿Q跌出去6尺多远,阿Q没有去追王胡;当他后来又遭受假洋鬼子扇耳光的时候,——“忘却”发生了效力

生活中难免有些不平落到自己的头上,如果处理不好,难免要结下冤仇。对待不平这方面,我们是需要向阿Q学习的

 

     试想,如果马家爵能够学会平常让自己阿Q一下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或许他就会更多地看到自己生活中值得去珍惜的东西,不会因同学无意中对他的伤害积怨于胸,造成自己自卑、愤怒、脆弱的心理状态,最终扭曲变态,犯下极大罪孽。

 

 

    难得糊涂,也让阿Q少却了许多生活的忧愁。当人家嘲笑阿Q贫穷时,阿Q往往反驳:“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什么东西!”先前的阔,足以支撑阿Q的生活勇气,他没有牢骚没有怨天尤人,因为他足以相信,先前的阔是一种荣耀,相信以后自己也会阔起来的。对待生活我们也需要向阿Q学习在今天社会里,常常有些人,害怕自己的收入不如别人,升职空间不如别人,银行存款不如别人,害怕自己的子女不如别人。人们越来越爱比较,也越来越惶恐、焦虑

     如果研究生杨元元多些阿Q精神,也许她不会因生活的失意而选择极端的方式,用积极不妥协地诉求,来让自己得到他人和学校的理解和帮助,而不是多一个自杀的悲剧。

    还有北京大兴区连续发生的惨案,福建南平特大杀人案,无不反映了如果心态失衡,心态过激,心理不健康导致人格变态,扭曲的人性,不仅伤害自己,还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多大的灾难。

 

所以,在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的今天,在人们的精神高压线越来越多的今天,重新研究认识一下“阿Q”精神,恐怕是大家都应重视的问题。

 

三:学会爱与尊重自己与阿Q精神的联系:

有一本名为《秘密》的书讲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吸引力法则”,这本书曾被多人推荐,被誉为蕴含了“宇宙的奥秘”

根据吸引力法则,人们越能够相信自己能与美好的事物同在,那美好的事物就会被吸引到我们身边,请看:

“你必须开始用爱和尊重来对待自己,发出那样的讯号、达到那种频率,然后吸引力法则将会移动整个宇宙,你的生命将会充满爱你、尊重你的人。”

“你必定要去喜欢自己,我指的不是自负,而是一种对自己有益的尊重。当你爱自己,你自然就能够爱他人”

“如果你没有用爱和尊重来对待自己,你就会发出讯号说:“你不够重要、你没有价值、你不值得。这个讯号会持续的放送,你将会遇到更多待你不善的人”

“而这些人只是结果,你的思想才是起因”

 

也许对于从小就在学校学习唯物辩证法的我们来说,会认为这只是唯心主义,但这真的只是唯心的吗?世界的发展,包括科学的发展,都揭示了我们之前思想上的可能有的局限。

 

不要怀疑,以上这些,已经被心理学调查证实。正如“相对论”,“量子力学”扩大了我们在物理学的视野。

 

所以,不要让贫乏的思想引导和占领你,因为这种思想将会把你吸引到贫乏之地。

也不要以为只有通过掠夺别人才能占有的更多,因为你为别人做的一切,造成的一切,都会以某种方式回到你自己的身上。这就是有待我们认识的吸引力法则。其实在很多哲学、心理学、佛教中都包含有类似的道理。

 

 

当然,我们接纳生活,但不是对生活的麻木不仁。我们憧憬美好,但并不只限于白日做梦。而是把它有益的东西吸收过来,发展为一种认知治疗。这才是我们要重新提倡的阿“Q”精神。

 

我们的确要学会有能力去相信,相信自己能够被财富、美好的精神、爱填满,甚至不但可以满足自己,还可以为别人付出。这不仅仅不是懦弱,反而是一种极为有勇气、智慧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改善我们生存状态的有力的指引。这样,我们便能够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从积极心态学上来说,这也是对自己已获得东西的一种珍惜。对自己取得成就的一种承认。对自己过去和现状的一种接受,从而消除内心的冲突。在此基础上,再努力改善自己的一切。这或许是指引人们的走上健康生活道路的更为现实的法则。

 

仔细想想,在当今这个时代,学习一些阿Q精神,并非愚蠢。而更是一种明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