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豆瓣上没有的影评--《密阳》女主人公心理分析二

(2014-02-25 10:58:47)
分类: 电影人物心理分析

前言:

 前几日,韩国一大学教授在《中国电视观众电视剧消费品味指导》发表新研究结论:高学历高收入者看美剧,地收入低学历者看韩剧。此研究结论让许多网友声称躺着中枪,直接批为伤感情。的确,最近热播的《来自星星的你》,还有多年前的《蓝色生死恋》,逻辑性较差,观看时无需动脑筋,可以单纯的“感情发泄”,让高智商者嗤之,才会有如此研究结论吧。

而《密阳》这类的韩国影片,却非常需要动脑去观看,以此相似还有《熔炉》《素媛》《爱回家》,以及同样是李仓东执导的《薄荷糖》《绿洲》,都颇具思想性和现实意义。

 

写此文的想法,源于一位友人看了我推荐的《密阳》之后,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为何申爱不能接纳一直对她友爱的宗灿?

是啊,为何申爱不能接纳一直对她友爱的宗灿?

因为她是个文艺青年?

因为宗灿过的是一种她看不上的“低俗生活”?

当然,这些只是我当时冒出来的臆想。友人之所以问我,大概是想让我从心理治疗师的角度作答--

 

我们来看看,影片中申爱的性格特点:

她为何要假装自己有钱,在公众场合,假言自己可以投资房地产?申爱是否有某种虚荣心?

从申爱与宗灿的很多行为上表现出来,申爱似乎是任性的!

影片中,很多人对申爱都显露出一种对孩子式的关爱,如宗灿的无比包容,出院时医生哄她的口气,教会中众人对她的态度。都让申爱显得有些孩子气;

而且很明显,影片中的申爱缺乏俗世中人情味。颇有些清高,这让小镇的人们跟她之间形成了一种距离。申爱是独特的,比如申爱对美学有种独到的眼光,她建议服装店老板装修,结果真的带来了生意。

 

或许我们曾有过这样的经验,某些心理障碍者中,有高比例,能够在文学艺术领域取得成就。以此相对,有些人,则更能够在生理欲望满足方面,找到心理平衡。这些人,尽管平庸,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说,内心冲突却更少。正像电影中,吃泡菜的女人和谈论性的男人,都跟申爱的形成了一个反差)

 

申爱与婆家的关系也值得探讨,

为何她到了丈夫的出生地,却没有融入婆家的生活,建立良好亲情连接。

 还有:申爱与小俊之间有着怎样的亲子关系?:

小俊在学校的发言,似乎显得要比其他的孩子早熟,在本该嬉闹、顽皮的年龄,却如此郑重地说出了,要感恩妈妈的话,而申爱大幅度的表现,也让我感到有点不解。心里在嘀咕:这个表现真的:OK 吗?

还有,我也想在此猜测一下,她为何萌发了原谅凶手的念头。

申爱真实想法其实是想目睹凶手的痛苦吧?一个痛苦的人看到另一个人的痛苦,是否可以减轻自己的痛苦?如果在她的宽恕下,凶手获得一丝解脱,无疑也会给自己带来一种稍微的成就,从而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一丝丝慰藉。这是申爱想去原谅凶手的心理动机吗?

 

 从心理治疗的角度,我们可以做出如下的解释吗:

申爱的任性、虚荣都与她童年的养育失当有关,她的心灵创伤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进而使得正常的心理发育迟滞,人格发育不全。她源于童年时代内心的愤怒和憎恨,一直藏在心底。这些东西有时会蒙蔽她的双眼,看不到自己真正的需要。这些东西,如电影展现的那样,一步一步影响了她的生活。

 

申爱并不活在她的现世状态,而是活在过往的伤痛中,她无意识地用一个错误来掩盖另一个错误,她逃离原来的环境,违背孩子的意愿执意来到丈夫故乡,她虚荣的在众人面前说自己要买地投资房地产,以掩盖内心不知何种失落。却不料想,这个行为直接为孩子招来了横祸。申爱于步步皆错之中。她自己也不知自己的生活究竟怎么了?

申爱的内心情感,是游离和恍惚的,所以,在面对绑匪时,她自己都奇怪为何没有愤怒的扑上去,在送别小俊时,她竟然没有留下眼泪。以至于在不解的婆婆眼里,她是冷酷的。

这些的原因其实也在于,她停滞的心理发育,使得她还没有真正的,对她当下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对丧夫,丧子,做出真正的一种人性上的反应。

所以我们才看到,在保护孩子方面,她缺乏应该有的防范警惕。在小俊出事时,慌乱失策,没有第一时间的应对措施。在孩子被绑架的紧要关头,她还是遗憾选择了维护自己的面子,而不是第一时间向金老板求助。她对于孩子更多的是一种需要和依靠。她跟孩子的关系,更像是一种玩伴的关系。她缺乏一种强大的力量来保护孩子。在对待孩子时,她缺乏一种强大的母性本能。

似乎她的心思完全没有放在这方面。正像电影中表现的那样,她在接到孩子的求救电话时,毫无警惕性,连一丝念头都没有准备。显得茫然而无知。在这件事情中,她可说是一错再错,让无辜的孩子最终送命。

 

(同样是孩子遭遇突发事故,同为韩国影片《素媛》中母亲的反应,就值得和申爱的表现来做一个对比)

 

很多观看此片的朋友,都认为申爱和宗灿在一起,看做影片的完美结局。

我们来看电影中一个值得注意的展现,宗灿为了给申爱招揽生意,带一些客人来听申爱的演奏,在申爱失误时,有心的宗灿为缓解尴尬,带头鼓掌。但掌声之后,客人的问题却是“金老板你38岁了吗?”。“那就不好找了”,这个对话,编导为何此时这样安排?是的,在普通人的直觉中,那时宗灿和申爱的关系,还不是那么回事。

 

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申爱为何不接纳宗灿?(影片中,申爱始终不能正确的对待宗灿,她不由自主的依赖他帮忙,却连把他作为对普通朋友的那份尊敬都不能做到,不知用时下的话来说,是不是也算做  “没节操”)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我认为,申爱不能接纳一直对呵护有加的宗灿,是因为她内心还没有成熟到拥有一份真正的感情。她还没有在一个能够爱的年龄(心理的)。她还未能学会,究竟什么是爱!

 是的,如果申爱的心理一直停留在伤痕期,那么稳定美好的关系,实现起来,就会有障碍。换一句话来说,如果申爱的心里都没有一颗爱的种子,那又怎么能够开出爱的花朵呢?

 

影片的结尾宗灿仍然出现在申爱身边。或许,暗示申爱最终会被密阳的阳光温暖和照耀。  是的,即便带着伤痕,人类仍然生生不息。

 

本文仅供心理分析同行交流,欢迎提出讨论意见)

 (作者:心理治疗师吴小瑾    新浪微博:深圳心理医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