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文范例(精神的自救)

(2012-11-10 11:47:02)
标签:

范例

精神的自救

杂谈

分类: 作文教学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周国平先生对当代人的精神状况作这样的描述:“精神生活的平庸化是我们时代的一个明显事实。在精神领域,不管幸运还是不幸,每个人独自担当拯救自己灵魂的责任,这将是许多代人的命运。热情的理想家所能做到的,至多是鼓舞人们自救,而不是充当救世主。”

    精神自救是精神健康的标志,即使没有哲学和哲学家,每一个芸芸众生都有自救的需要。

    请以“精神的自救”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你自己或别人的经历,也可以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和套作。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关于人与自我的话题,直指人的心灵,符合高考命题趋势。写好这篇文章,关键要读懂材料。这个材料讲了三方面的意思:一是我们时代存在着精神生活平庸化的现象;二是每个人独自担当拯救自己灵魂的责任;三是精神自救是精神健康的标志,精神的缺失主要靠自救来完成。理解了这三层意思,就可以对“精神的自救”这个题目进行审题立意了。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构思:(1)什么是“精神的自救”?简单地讲,“精神的自救”,就是从精神的层面对自己进行思考、反省、修正、调整,从而培育自己的精神涵养,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2)为什么要进行“精神的自救”?可列举现状,阐述当代人精神的缺失。如缺少应有的信仰、信念,表现为精神颓废、萎靡不振、人心浮躁、功利至上,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应有的基本道德,如瘦肉精、毒奶粉的出现;缺少应有的基本文明,如乱吐乱扔、破坏环境等。(3)怎样进行“精神的自救”?可阐述“精神自救”的具体方式、途径。如多读书,吸收前人的优秀文化和高尚精神营养;多思考,经常性地对自己进行反省检查;多学习,向一些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等。(4)“精神自救”的艰巨性、复杂性。“精神自救”并非一蹴而就,需要自己的不断努力,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5)总结全文。只有“精神自救”,人才能达到一个更高的精神境界,才能成为完善人格的人,社会才能成为和谐的社会。写作时要明确表达自己对“精神自救”的理解,力求把见解说深说透,但也要注意辩证地思考。

 

 

 

  【例文一】

精神的自救

                                              ◆李依露

    人生在世,处于何种心态,拥有怎样的精神很重要。在精神普遍平庸的当今,我们首先要拯救自己的精神,然后才能担当责任,兼济天下。(提出论点,观点新颖。)

    当“3· 11日本大地震的消息传来时,我们本以为失去亲人的日本人将会满面痛苦,整个国家将会陷入一片沉痛气氛中。然而,打开电视、电脑,所看到的画面让人震惊:地震灾区的市民有序地在超市排队买生活用品;有的安然、平静地坐在宽敞的避震区;有的在电话亭外有秩序地排队等待着给亲人打电话,报平安……若不是屏幕上写着“日本大地震”等字样,我简直不相信这会是震后人民的反应!面对灾难,他们隐忍着悲痛情怀,理性地对待灾后救援。这应该是“精神自救”的极好范例。(材料新鲜、典型、贴切。)

    抛开历史的仇恨,用客观的眼光看待日本,他们确确实实地做到了精神的自救,他们能如此镇定地对待苦难,是因为他们拥有坚定的自救精神。(承上启下,结构严谨。)

    当今社会,有多少精神缺失的人,他们将毒奶粉送入婴儿的嘴里,他们将瘦肉精端上人们的餐桌,将馒头染色,他们将公园里的盆景据为己有,他们将道路旁的公共设施随意毁坏……如果不进行一场“精神自救”的革命,我们的社会将毫无信义和秩序可言。(摆出当今社会精神缺失的现象,论述“精神自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精神的自救”需要信心,需要意志,更需要顽强的毅力。当黑暗遮蔽了光明,“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毅然投入汨罗江,这是屈原对自己精神的自救,他不希望自己的精神被玷污,于是采用这种极端的方法来拯救精神。渔父对他的劝告他不听取,他要让自己的精神存活下来,传递给后人。当伟大的思想遭遇强暴,生命颠簸于急流险滩,孔子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的精神自救便是坚定信念,怀抱理想,相信未来。从皇帝成为阶下囚应该不是滋味,一般人很可能会熄灭生命之火,但李煜却以赋诗填词来陶冶情操,拯救自己的精神,因为他的精神自救,中国文学也就多了“春花秋月”的词韵。

  (以屈原、孔子、李煜等经典事例论证“精神自救”的价值。)

    精神自救是精神健康的标志,每一个人都有不满和自救的需要。在精神生活匮乏的现在,我们应该拯救自己的精神,不能等待救世主的降临,更不能坐以待毙。我们要为自己的精神与灵魂负起责任,更要让精神之火熊熊燃烧,绵延不绝。(结尾简短有力、有启发性。)

  

【例文二】

精神的自救

                                             ◆吴佳

    正处于绝望的边缘,谁能来拯救我?(设问开头,引人入胜。)

    当人处于绝境之中,你想到的是自救还是他救?答案很明显,相信第一反应是有谁能帮助我。总是在发现没有人能够帮到我之后,才想我怎样才能自救。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他人的帮助只能解一时的需要,正所谓,错因你而起,必须由你去解,真正能救自己的是自救。(提出问题并回答提问,但内容与开头有些重复。)

    不要想着有人会了解你、理解你,他们看不到你的内心深处,他们感受不到你所感受到的,他们不能从根本上解救你,所以一味地依赖他人,只会让自己陷在自己的想象、恐惧中无法自拔,到达绝望的边缘。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真正了解自己,从他救中解脱出来,我们需要的是自救。(从心态角度论述自救的重要性。)

    放眼现在,物质上的需求已经有了保障,不需要发愁下一顿在哪里。然而,一个人的物质食粮固然重要,精神食粮亦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可令人痛心的是,在物质生活逐步提升的状况下,我们的精神生活却愈见平庸。你说,物质上有困难,别人还可以帮助你,精神上,别人可以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能!所以,正视事实,面对现实,改变自己的想法吧,我们需要自救。(从物质与精神的角度论述自救的重要性,但画线句用词不贴切。)

    一个人能否精神自救是精神健康的标志。精神上的胜利会带来真正的胜利。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霍金,他只有一只手指头是有感觉的,终生与轮椅为伴,可我们能说他不健康吗?不能,他为科学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是最好的证明,他甚至与所谓的“健康人”相比,更出色。难道他就没有过失落,没有过怨恨吗?肯定有,但是他将他的不幸缩小,放大了他的“幸”,从而放大了他的价值、他的能力。你说,他有可能是得到他人的帮助才醒悟的吗?他更多的是对自己精神上的自救。他所看到的是前方道路上的希望,他所做到的是减少乃至清除心灵道路上的阻碍、污秽。他的自救成功了,他对人类所作出的贡献很好地诠释了这一切。

  (霍金事例有一定的典型性,这段文字论证严密,说理透彻,是本文的一大亮点。)

    有病就要医,否则小病不医终成大病。然而精神上的疾病并不是吃两天药,挂两针那么容易的事,它要求的是一个人自身对自己毛病的诊断,自己给自己所开的处方,能从根本上治愈自己的疾病。(此段与上面内容衔接不严密,在主旨上也缺少拓展。)

    处于绝境的边缘,更多的是需要精神上的自救。(首尾呼应,体现结构的完整性。)

 

关于“丰富”

 “丰富”包括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和意境深远四个能力考查点,这是对文章内容方面的要求,也是对考生素材积累与整合、语言提炼与加工等整体语文素养的综合考查。所谓“材料丰富”,就是文章信息量大,内容具体充实,不单薄,不无病呻吟。“论据充实”主要是指文章使用的论据全面、切题。需要注意的是,“论据充实”,不是指举例很多,因为“论据”不等于事实,它还包括“道理”;“充实”是指材料与观点的关系,是与对事理的充分论证分不开的。“形象丰满”中的“形象”,主要指文章的人物形象,也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形象。“形象丰满”,就是指文章所塑造的形象,有血有肉,具体充实,生动而富有魅力。“意境深远”之“意境”,是文章所描绘的社会生活、自然图景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主要针对议论文而言,“形象丰满”和“意境深远”主要针对记叙文而言。

    例文一在内容的“丰富”方面,做得相当不错,文章运用日本大地震的有关素材,新鲜贴切,此为本文一大亮点。在论证过程中,作者以屈原、孔子、李煜等大量事例论证“精神自救”的价值;然后,摆出当今社会精神缺失的种种现象,从毒奶粉到瘦肉精,从染色馒头到随意毁坏公共设施,论述了“精神自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题鲜明,材料丰富,论据充实而有力。因此从发展等级的标准去衡量,应该属于一类卷。

    例文二主要以讲道理为主,全文除了观点的阐述外,仅仅举了一个霍金的例子,从事例的数量来看,明显不足,而且整篇文章的材料显得非常单一,论据不充分,内容单薄。作为一篇议论文,它的硬伤是极为明显的。文章围绕“精神自救”来立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精神自救”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可惜的是,作者没有这方面的积累,或者说不善于联系自己的积累,只是用一个霍金的事例来说理,虽然分析较为深入,但是远远没有达到丰富的标准。如果能补充古今中外的人物事迹,加深对人物个性和事件的分析,则会更好。因此从发展等级的标准去衡量,此文应该属于三类卷。

  

关于“有文采”

  “有文采”是指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高一层次的语言标准。或是词语生动,或是句式灵活,或是善于运用修辞方法,或是文句有表现力,这些都是有文采的表现。可以这样理解,考生在运用语言方面,只要有某一点闪光耀彩的地方,都应该加以肯定和鼓励,以使他们在通顺的基础上所展示的各种语言风采能够得到应有的评价。有文采的作文修辞运用突出,一般能够做到遣词造句准确,议论说理简明,记叙描写生动,文句不仅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理,展示情景,表现思想,表达情感,而且能给文章着色敷彩,彰显语言的魅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例文一开头提出问题,简洁精练;中间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做到叙议结合,深入浅出。古代三个名人事例以排比形式列举,并融入经典名句,这是本文又一亮点。能够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用词贴切,句式灵活,语言表现力强,显示出很好的文采。因此从发展等级的标准去衡量,应该属于一类卷中的“有文采”。

    例文二基本上能做到比较完整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句式也比较灵活,但有些用词还不够贴切。另外,文章在表达自己观点时气韵有些滞涩,缺少贯通流畅的感觉,不善于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文章的文采也就大打折扣了。因此从发展等级的标准去衡量,应该属于三类卷中的“略有文采”。

  

关于“有创新”

    高考作文在发展等级中设立“有创新”的条目,目的是鼓励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或是见解新颖,或是材料新鲜,或是构思新巧,或是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或是有个性特征。“见解新颖”,就是指要有新颖独到的见解,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给人以意味深长的启迪。“材料新鲜”,就是指所选的材料具有时代气息,能反映社会的“热点”与“亮点”,有生活色彩,有个性特征,有独到的发现等。它可以是现实材料,如生活中出现的新思想、新理念、新经验、新问题、新人物、新事情,也可以是历史材料,如故事新编、老调重弹等。新鲜的材料往往表现了事物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势,更能代表事物的本质特征,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同时,新鲜的材料往往使人刺激、使人振奋、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能增加文章的魅力。“构思新巧”,就是指在准确审题的前提下,想别人想不到的、想别人不敢想的、想别人想不透的事物。写记叙文,要使情节的设计和材料的安排新奇巧妙;写议论文,要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从新的角度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构思新巧,主要是就结构而言的,指文章的谋篇布局应当以巧取胜,不落俗套,它主要表现为形式上的创新。

    例文一的最后部分强调“我们要为自己的精神与灵魂负起责任,更要让精神之火熊熊燃烧,绵延不绝”,观点深刻,而且有启发性,显示出作者独到的见解。所用的材料包括最近日本大地震、毒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等,都比较新鲜贴切,所用的历史材料包括有关屈原、孔子、李煜等典型事例,也都有新的思考角度。所以,从“有创新”的标准去衡量,应该属于一类卷。

    例文二见解的提出显得比较一般化,立意缺少全新的视角,写作素材比较陈旧,不能给人以新鲜感。文章所运用的有关霍金的素材,基本上停留于“面对不幸”的层面,从中并没有发掘出新意来。但本文在构思方面,却有其精巧之处,如开头采用设问的形式“正处于绝望的边缘,谁能来拯救我”,结尾则是“处于绝境的边缘,更多的是需要精神上的自救”,可谓首尾呼应,结构呈一种完整性。所以,从发展等级的标准去衡量,本文应该属于三类卷中的“略有创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