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子李》教学设计(第四稿)

分类: 【教学成长】 |
《刷子李》教学设计(第四稿)
【教材解读】
《刷子李》是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作家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个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感受作家笔下的鲜活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是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
《刷子李》选自作家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从徒弟曹小三的视角出发,通过曹小三的心理变化凸显刷子李粉刷本领高超。本文的语言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均情趣盎然,简洁传神。
本文在写法上有四个显著特点。第一,细节描写;第二,正面描写;第三侧面烘托描写;第四,一波三折的写法。为了烘托人物的形象,作者用徒弟曹小三的心理变化为暗线推进故事情节,吊足了读着的胃口。“奇在人物,妙在故事。”是人们读了《俗世奇人》一书后的普遍感受。我就抓住“奇”和“妙”来组织教学。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刷浆、屁股、师傅、包袱、透亮、清爽、衔接、搜索、威严、露馅、发怔、发傻、半信半疑”等词语。
2.通过朗读、默读,感受刷子李粉刷技艺高超。了解作者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
3.通过揣摩、体会曹小三的心理变化的有关句子,明了作者运用侧面烘托、一波三折的方法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4.激起阅读《俗世奇人》一书的兴趣,由一篇带出一本。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
2、通过揣摩、体会曹小三的心理变化的有关句子,明了作者运用侧面烘托、一波三折的方法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破题而入,自主生疑
1、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著名作家冯骥才在《俗世奇人》这本小说中记载了17位当时天津卫民间许多身怀绝技的奇人。读过这本书的人常会用八个字来形容它——一起读:“奇在人物,妙在故事。”(板书:奇 妙。)
2、今天, 我们就来认识其中一位,他就是——刷子李。
3、刷子李这三个字是这个人的——
4、绰号。这个绰号有点奇怪,你能从中了解到这个人的什么信息?
5、哦,前面表示他的职业,后边是他的姓。那么,我家邻居也是粉刷匠,姓杜,能叫刷子杜吗?为什么不行?
6、哦,在天津卫码头,如果一个人在某个行业中身怀绝技、无人能比的话,别人就会“职业+姓氏”来称呼他,这绰号是别人给他的肯定和尊重。
7、在民间,像这样的绰号还有很多,在天津,有个人姓张,泥人捏得特别好,人们叫他——泥人张。再比如,有个人姓魏,风筝做得特别棒,我们叫他——风筝魏。嗯,聪明!带着一份敬佩和尊重,我们再来齐读课题——刷子李。
二、抓“奇”学语言,细嚼正面描写。
1、预习过课文了吗?在需要认读的词语中,杜老师认为有三个词很容易读错,谁会读?
出示:蘸浆(正音,你还蘸过什么?)、包袱(fu轻声)、露馅儿(lou,儿化音)
齐读两次。
2、看来,大家预习得很充分。《刷子李》是一篇略读课文,那我们就要关注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快速浏览阅读提示,请一位同学来说说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出示阅读提示,生反馈。
3、带着学习任务,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出示:1、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请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2、聚焦你找到的句子,圈关键词,针对关键词或句子写自己的体会。限时五分钟。
生自主默读课文,圈画句子、关键词,写批注,教师巡视指导。(5分钟)
4、交流反馈。
【预设一】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1)你是从哪个词感受到他技艺高超的?“如同升天一般美”。给你什么感觉?(纯白无暇,如同仙境)谁也是批注这句的?
(2)是的,能把房子刷得如同天堂一样,刷屋子的效果确实神奇。(板贴:效果奇。)
【预设二】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
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1)你体会到?谁也是批注这句的?
(2)你们见过粉刷匠吗?是什么样的?
(3)然而,刷子李最让人叫绝的是——引读。
(4)这是刷子李给自己定下的——规矩。规矩这个词在文中出现了3次,谁找到了另外2处?
(5)【预设】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预设】刷子李干活还有一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
(6)一天才刷一间屋子,能赚大钱吗?那他为什么?
(7)这些都是刷子李这个奇人给自己定下的规矩,如果刚才那叫效果奇,那这该叫——(板贴:规矩奇)
【预设三】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1)你有什么体会?谁也是批注这一句?
(2)哪些词让你觉得刷子李技艺高超?(匀匀实实、透亮、清爽)
(3)什么叫“匀匀实实”?(刷得均匀,厚实,饱满。)是啊,刷得均匀厚实,就叫做——匀匀实实。
(4)是的,这里也是写他的什么奇?效果奇。
【预设四】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1)你有什么体会?有补充吗?
(2)来,我们一起边读边模仿刷子李的动作,拿好刷子,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生做动作,读句子。)
(3)你们觉得刷子李刷墙的动作怎么样?(优美、飘逸、潇洒)
(4)是啊,能把墙刷得如此潇洒的,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仅此刷子李一人也。这里写刷子李什么奇?(板贴:动作奇)
【预设五】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1)你有什么体会?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天衣无缝”什么意思?(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情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谁有补充?
(2)这句话也是写刷子李刷墙的什么奇?效果奇。
5、刷子李刷墙的本领实在太厉害了!字里行间,满是冯骥才爷爷对他的敬佩和惊叹。我们一起用朗读来夸夸他!齐读。
6、读着读着,我似乎觉得,刷子李已经不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粉刷匠,而是一个才华横溢、风度翩翩的艺术家了啊!那么,在你眼中,刷子李还是什么家?出示:刷子李成了(
三、借“妙”学表达,领会侧面描写。
1、刚才我们通过自主默读,圈画关键词,做批注交流的学习方法,领略了刷子李确确实实是个技艺高超的俗世奇人。指着板书:奇在——效果,奇在——规矩,奇在——动作。那么,这个故事“妙”在何处呢?
2、孩子们,你们读了这篇小说,觉得哪几个自然段描写得特别具有吸引力,经常会出乎你们的意料?(6-9)
3、你们真会读小说。出乎你们意料的地方,同样让刷子李的徒弟曹小三倍感意外。请大家快速浏览6-10自然段,找一找,共有几处描写体现了曹小三的出乎意料?用波浪线画出相关句子,圈出相关词语。
4、反馈交流:
【预设一】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
(1)哪个词最能体现曹小三的出乎意料?(板贴:居然)
(2)当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的时候,曹小三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名2位)
(3)此时此刻,刷子李在徒弟眼中的形象一定——如山般高大。曹小三惊呆了!一起读。
(4)我们来画画曹小三的心情变化,如果刚开始的“半信半疑”在这个高度的话,你认为“居然”要安排在哪个高度?
【预设二】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了一个白点,黄豆大小。
(1)哪个词体现了此时曹小三的心情变化?(板贴:竟然)
(2)曹小三给师父点烟时,竟然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了一个白点,黄豆大小,曹小三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名2位)
(3)往日传说中的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那“竟然”安排在哪个高度?
【预设三】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
(1)此时曹小三才恍然——大悟!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奇了!
(2)那这个词要写在哪个高度呢?(板贴:奇了)
5、这就是曹小三的内心世界!这就是小说整体结构上的一波——三折!(板书:一波三折)有了这一波三折,小说才会更加吸引人,紧紧抓住读者的心。
6、回过头来,这篇文章的主角是谁?(刷子李)那冯骥才爷爷为什么要写曹小三一波三折心理变化呢?有什么好处?这种写法就叫做——侧面描写。(指名回答。板书:侧面描写。)
7、如此说来,那么文中对刷子李规矩奇、动作奇、效果奇的描写,就叫做——(板书:正面描写)。同学们真会学习!
四、拓展阅读,揣摩写法。
1、接下来,我们认识《俗世奇人》中的另一个奇人,绰号叫——泥人张。
2、出示阅读要求: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写泥人张技艺高超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前后四人为一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发现,互相补充。
(3)冯骥才爷爷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这一篇又用了什么写法呢?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之处,完成表格。
3、交流反馈。
4、总结写法:我们写作文时,可以学习冯骥才爷爷一波三折的写法,也可以学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写法,这样能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五、推荐阅读《俗世奇人》
(1)这两个精彩的小说都出自于这本书。出示:《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书中所讲之事,多以清末明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的生平事迹,素材收集于民间小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2)拿起《俗世奇人》这本书。希望大家课后可以读一读这本书,在结识更多奇人的同时,尽情领略冯骥才先生的生花妙笔!
(3)下课!
六、板书设计
拓展阅读:《泥人张》
泥人张大名叫张明山。咸丰年间常去的地方有两处。一是东北城角的戏院大观楼,一是北关口的饭馆天庆馆。坐在那儿,为了瞧各样的人,也为捏各样的人。去大观楼要看戏台上的各种角色,去天庆馆要看人世间的各种角色。这后一种的样儿更多。
那天下雨,他一个人坐在天庆馆里饮酒,一边留神四下里吃客们的模样。这当儿,打外边进来三个人。中间一位穿得阔绰,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架式挺牛,横冲直撞往里走。站在迎门桌子上的“撂高的”一瞅,赶紧吆喝着:“益照临的张五爷可是稀客,贵客,张五爷这儿总共三位──里边请!”
一听这喊话,吃饭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这位大名鼎鼎的张五爷。当下,城里城外气最冲的要算这位靠着贩盐赚下金山的张锦文。他当年由于为盛京将军海仁卖过命,被海大人收为义子,排行老五。所以又有“海张五”一称。但人家当面叫他张五爷,背后叫他海张五。天津卫是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官儿也怵三分。
可是手艺人除外,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看,全然没有把海张五当个人物。
但是不一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来。有个细嗓门的说:“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跟着就是海张五的大粗嗓门说:“在哪儿捏?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随后一阵笑,拿泥人张找乐子。
这些话天庆馆里的人全都听见了。人们等着瞧艺高胆大的泥人张怎么“回报”海张五。一个泥团儿砍过去?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也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张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
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身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边使墨笔写着:
贱卖海张五
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谁乐。乐完找熟人来看,再一块乐。
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泥人是没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天。
阅读要求: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写泥人张技艺高超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前后四人为一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发现,互相补充。
(3)冯骥才爷爷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这一篇又用了什么写法呢?
(4)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之处,完成表格。
《刷子李》和《泥人张》对比阅读
|
《刷子李》 |
《泥人张》 |
相同之处 |
|
|
绝活不同 |
|
|
个性不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