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相思》观课有感

(2009-11-24 10:23:07)
标签:

长相思

教学视频

乡愁

多音字

纳兰性德

教育

分类: 【教学成长】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风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王崧舟老师曾经说过,看教学视频的时候,把教学视频转换成教案,是促进自身发展的捷径,于是,我尝试了一下。

《长相思》,人教版五年级的一首词,清朝纳兰性德的词。我在《诗意语文》中读到过王老师这堂课背后的故事。那是他看了相关的几万字资料,了解纳兰性德生平以及当时处境之后,通过深入解读文本,才研制出这么“古典、诗意、极具语文味”的一堂课。

以前在某本书上看到过,古诗教学应注重读,注重意会,自己去体会,而非庖丁解牛般逐字逐句地翻译、解释。那样的话,古诗就会一塌糊涂,甚至丝毫美感都没有。我计算了一下,王崧舟老师的这堂课中,65分钟,大大小小的朗读共有25次。其中包括个人读、齐读、老师读。这么多遍读下来,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这首词已烂熟于耳。

在导入部分,很简洁的三句话:在王安石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籍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接着就是: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仔仔细细读上4遍,前两遍时,注意生字、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后两遍时,争取读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多么简洁扼要的要求呵,像精心提炼过似的。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孩子们知识,更是要教会他们学法。小学里,要求越明确,效果越好。在阅读教学中,这里的自由朗读还属于初读阶段或者重读阶段吧。

朗读贯穿整节课。我大致划分了一下,可以分成六个阶段。

1、初读课文。最主要是解决生字、多音字,学会停顿,接着,要读出味道来。在此期间,王老师请学生读了这首词,并与其他同学一起对其进行评价。王老师针对“味道”还自己示范了两次,两次截然不同的味道使得孩子们一听就明白哪种才是真正有味道。王老师还特别强调要按自己的节奏来读出自己的味道。这个阶段,共读了9遍。

2、初步感知这首词的大意。初步感受身与心分离的无奈与相思之苦。王老师先让学生谈谈自己读完这首词时在脑海里留下的印象,一步步引导孩子们感受长相思,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长相思。孩子们再一次接触文本,寻找问题的答案。接着,王老师用了两个问题检验:身在哪里?心在何方?孩子们各抒己见。其中,老师巧妙地运用了7位同学所站位置表示纳兰性德身经过的地方。最后,老师引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并要求孩子们能读出这种身心分离的感觉。期间,共读了3遍。

3、在幽静、深远的音乐中,闭上眼睛想想词中描写的情景,让孩子们身临其境,感受词的情境。一声琵琶一阵风声,将孩子们带回那个有山有水,有风有雪的夜晚,一幅一幅场景在眼前回放,兵戈战马,黄沙满天,野旷天低···有一位叫纳兰性德的人,独倚在帐篷边,抬头仰望、孤独消瘦、长相思。在此期间,老师用他那极具感染力的话语读起了《长相思》。画面感更强了。学生分享了他们闭上眼睛所看到的画面,一个个形象极了。接着,在一曲《琵琶语》中,孩子们展开想象,将纳兰性德记忆里故园的情景写了下来。并且,个别与同学们一起分享。我鸡蛋里挑一下骨头吧,要是这里王老师让孩子们在小组里互相交流自己想到的画面,这样,全班都动起来了。可能更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哦。

4、话锋一转,一切有关故园的美好的回忆都不在眼前了。乡心顷刻间碎了。王老师继而营造出一个又一个画面,让生再朗读。“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叮嘱,但这里只有(生接:长相思)学生接过去读;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和妻子依偎在一起的幸福和温暖,只有(生接:长相思);这里没有郊外的踏青,没有孩子们捉迷藏,没有杨柳依依,没有芳草萋萋,在这里只有(生接:长相思)。一遍又一遍的朗读,层层递进,感情逐渐升华。故园的美好与军营的孤苦形成鲜明的反差与对比。在孩子们心里激起难平的思念。

5、直呼其名质问纳兰性德问题。孩子们各抒己见。接着,老师引出另一首词《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这个无比撩人的扪心自问的词句,在我心里激起了一圈圈涟漪。相信孩子们也多少有些体会。王老师分别请学生作为纳兰性德的妻子、父亲、儿子、哥哥对纳兰性德发出质问:问夫(子、父、兄)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最后,老师激动地自称是纳兰性德,告诉亲人们:我不是轻离别,我是重离别呀!孩子们还作为他的亲人讲出了纳兰性德为什么不是轻离别的理由。

6、在老师“这就是为什么我身在征途却心系故园的原因所在,这就是我多年的梦破碎、心破碎的原因所在,为我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孤独与寂寞,就这样化作了纳兰性德的(生接:长相思)

孩子们再一次朗读。这时候,看得出孩子们已经完全理解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所以,读得分外动人。

尾声部分,音乐再一次响起,那是一阵战地、军营才有的凛冽的风声。凄凉、空旷。王老师在这个背景音乐中缓缓地说出: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接: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生接:长相思);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生接:长相思)。

这节课,就这样落下了帷幕,刚好,下课铃声在耳畔响起。

 

 

看完这段教学视频,我的脑海里产生了十余个有待解决的问题,都是看的过程中萌生出来的。努力,去解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