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什么?
这个问题如同“我是谁”一样看起来很荒唐。我们经常会说,社区就是BBS,社区就是SNS。但是,社区的根本是什么?如何定义网络社区?
一、社区的含义
在实体社会,社区相当于城里的一个村子,是社会的区域化分割。因为社会的发展,这村子没有了享有权威的村长,没有了亲戚邻居的亲切,价值观变得碎片化,人与人之间“麻将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样的社区,如同缺乏管理的BBS,没有粘度、没有归属感、没有互动。在这么荒凉的地方,最合适的产物就是寂寞,于是,我们知道在这样的地方适合贴一张寻人启事:“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而这家,当有“篱笆、女人和狗”。是篱笆而非高墙,有热炕,有老太太做的原生态的很香的食物。狗叫的时候,能看到村长来串门。行走在有些泥泞的街上,会听到邻家长舌妇嘀嘀咕咕。每一户人家,似乎都没有秘密,你不会在巷子里面看到不友好的陌生的眼神。
我其实没有去过真正的村子,没有在村庄里听过夜间的犬吠。然而,在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剥夺了那种“四合院”的人际关系的时候,我们似乎感觉到网络社区在重构那种类似村庄的感觉。网络社区,正逐步替代实体社区,成为社会个体的精神家园。
百度百科的社区定义:“社区通常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它至少包括以下特征: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并有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在这则百科条目里面还有世界卫生组织对社区的核心定义:人、地域、社会互动、社区认同。
于是,将实体社会与虚拟社会的社区作比较,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一组主题词:人,信息,关系,互动,价值观。用这些主题词的含义可以串成网络社区的定义:
网络社区就是以人际互动与信息交流为中心的网络产品。
网络社区,其实就是web2.0。
二、社区的核心
由大家公认的社区产品--BBS可以分析出社区的核心是什么。
在网络上曾经流行过一个关于BBS管理的帖子:
一个坛子要兴旺,首先要有一个灵魂人物,唯马首是瞻,振臂一呼,应者如云。
一个坛子要没落,只需要灵魂人物稍有懈怠,或者由伟岸转为猥琐,简单得很。
一个坛子要兴旺,必须有几个好的称职的副斑支撑着,保驾护航。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个坛子要没落,只需要版主看帖子抓不住重点,经常地说些不疼不痒的话,不知所云让人晕菜,而后版子逐渐衰败。
一个坛子要兴旺,必须有几个富有个人魅力的专业写手或者高级灌水王、评论家,需要他们夜以继日地灌水以飨版友。所谓家有梧桐树,招来金凤凰。看贴跟贴就会纷至沓来。
一个坛子要没落,只需要这些写手离去,而后援部队尚未上来,青黄不接。
一个坛子要兴旺,必须有专业的精通电脑的技术人才,在版务的处理上,出精出彩,让人心旷神怡,爱不知返。
一个坛子要兴旺,回帖非常重要。灵魂人物,绝不能偷懒。因为许多写手发贴,只是为了征求别人对这个帖子的意见。一味的浮夸,言不由衷,词不达意,漫天乱侃,稍有思想的人,会感到版主们在推搪,在敷衍。
一个坛子要没落,只需要大家都不说真话,都在打哈哈,你好我好大家好,时间长了,变成稍有点义正言辞,就浑身长刺接收不了,玩版的看版的都会厌倦。
一个坛子要兴旺,必须有人拍砖。好比商店开业,好比耍把戏的要开场,要有人吆喝。最好的方式,就是砖飞瓦横,唾星乱溅。拍砖不是吵架,是斗智斗勇斗急才。吵架的拍砖,不能称之为拍砖,应该是骂街,那样也无法给论坛聚集人气。
一个坛子要没落,只需要多骂几次街,让所有人都暴露出市侩的本性,大家看透了,自然就不来了。
一个坛子要兴旺,还需要斑竹们各自扮演各自的角色,红脸白脸花脸,青衣小生老旦,不能一肩挑。论坛不需要综合人才,就好像看戏一样,喜欢花脸就是喜欢花脸,喜欢花旦就是喜欢花旦,妄想让一个人既唱花脸又唱花旦,而且能同样出彩,很难。
一个坛子要没落,只要大角色不能很好转换,思维混乱,让玉女脱衣裳,让“小姐”穿服装,时间长了,肯定歇菜。
一个坛子要兴旺,必须有集体观念。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斑竹之间要团结,写手之间要尊重。切勿忌贤妒能,勿搞小团体,勿结帮拉派。
一个坛子要没落,只要斑竹或者基干写手结党营私,互相诋毁,文人相轻,陋习难改,就很容易日落西山。
一个坛子要兴旺,斑竹们要虚怀若谷,要能听进别人不同意见,要知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人间大舞台,网上小世界。要大肚能容天下事,宰相肚里行大船。
一个坛子要没落,只需要握有删贴大权的版主们小鸡肚肠,不能容忍异己存在,顺我者精,逆我者删,那倒台的日子就会来得很快。
一个坛子要兴旺,斑竹要博爱。大家都是兄弟姐妹,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不能厚此薄彼,不能儿女私情。
一个坛子要没落,只需要坛主们肉麻的为自己大唱爱的赞歌,每天里风花雪月,别人会作呕,然后快快躲闪。
一个坛子要兴旺,必须确定自己的办坛特色,是文学就文学,是论坛就论坛,是综合就综合。
一个坛子要没落,只要坛子的发贴文不对题,驴头不对马嘴,时间长了大家一目了然,感觉此坛水平不过尔尔,就会作鸟兽散。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BBS包含关系、内容两大核心问题,在内容与关系上市平衡的。在此基础上,BBS这样的社区形态有如下要求:
·内容聚焦:一个版的内容必须较为统一,这样才能将关心同样内容的人聚集并形成粘度。
·关系均衡:多样性的关系与中心化的灵魂人物形成均衡。
·价值观聚合:早期的社区,门派由价值观的聚合而形成。冲突也因价值观冲突引发。
早期的web2.0不断失败之后,出现了2个东西:UGC和SNS。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用户原创内容。
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
其实,社区的核心便是这两大核心元素!
三、社区的形态
用UGC和SNS两大核心,可以判断一个互联网的产品形态是否属于“社区”。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多样性的世界!
用这样的方式,我将以下这些互联网产品归结为社区:
1、BBS:Bulletin Board
System,“电子公告板”。
2、SNS。
3、博客(Blog):博客是UGC的典型代表,以内容为核心,关系成份较弱。
4、微博客(Micro-blogging,Microlog):关系与内容均衡,星形结构,很像一个大QQ群。适用于电信与互联网互动的领域。
5、QQ群:QQ群绝对是一个社区,对关系维系、信息交流有很强的作用。
6、文摘:文摘是人创造内容----UGC!
7、威客(Witkey):增加了悬赏的公告板系统。
8、维基词典(WIKI):互动的词典。
似乎,web2.0即社区?
四、社区的发展
看一下最知名的国内社区:
社区
|
成立于
|
类型
|
创始人
|
天涯虚拟社区
(tianya.cn)
|
1999年
|
综合社区
|
邢明
|
西祠胡同
(xici.net)
|
1998年
|
综合社区
|
响马(刘琥)
|
51.con
|
2005年
|
关系社区
|
庞升东
|
大旗网
(daqi.com)
|
2004年
|
聚合社区
|
王定标
|
猫扑
(mop.com)
|
1997年
|
娱乐社区
|
田哲
|
开心网
(kaixin001.com)
|
2008年
|
交友社区
|
程炳皓
|
我们看到,第一批社区成立于10年前,迄今已是古董。历经互联网的历次风风雨雨,存活下来的这些社区已经成为数万甚至几十万在线,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社区。天涯社区成为全国性的民主声音广场,猫扑体现了娱乐化的网络文化,西祠逐步向着地域化、商业化迈进。
第二批的社区形成于第一次网络泡沫结束的时期,UGC和SNS的特色开始显现。大旗是内容的聚合,社区的汇集;51代表了关系聚合的趋势。
第三批社区,体现了多样性:
·受facebook影响而产生的开心网异军突起。
·受twitter影响而创立的饭否、叽歪、嘀咕等微博客。
·19楼、合肥论坛、化龙巷等地区性生活门户。
五、社区的未来
迄今为止,我熟悉的几位靠社区赚的盆满钵肥的互联网运营商,依然认为社区是扯淡的地方。而许多微型创业公司,则是将社区作为营销的渠道。
由当前社区类网站创业趋势来看,社区的未来有如下特点:
·SNS将逐步由概念向着垂直、商业方向发展。
·体现了电信与互联网业务均衡的微博客将大行其道,或许成为移动互联时代的基础应用。
·BBS向着垂直化、地域化、商业化方向发展。
·博客成为UGC的唯一成功样本。
·社区的在信息传播中的价值越来越高。
·社区成为商业品牌塑造的重要阵地,而商业逐步电子商务化。
(文/梦里秦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