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里秦淮
网络社区社区会产生电子商务的萌芽。
因为网络是社会的缩影。社会是先有社会,有人与人的关系才有商业活动的;互联网也是如此,先有社区,人与人交流,逐步取得信任(人对于网络的信任,网络中人与人的信任),然后才有电子商务。
一、让我认识到社区电子商务的事件。
2005年,我在网络社区中已经“混”了近三年了。在网络中认识了很多朋友,感觉网络的出现打破了“麻将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局面。人与人的交往,尤其是同样价值取向的人群的聚集,变得容易起来。那个时代,马云命名为“网友时代”,相对于人类社会,估计属于原始社会。人与人是简单的意识关系,甚至匿名的意识的关系。
当年秋季,南京篱笆网上面发生的“大家风范门”事件改变了我对于网络社区的认识。篱笆网上,大家风范木门的老板“曾经沧海”通过半年左右塑造了一个勤于回答网友问题,低调勤恳的供应商形象,每月线上团购订单可以达到30万元,有2个“团长”协助他操作。但是,一次供货失误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有一笔订单出现了质量问题,实木工艺门表面存在大量结疤,木皮较薄,清油之后显出内衬集成材的接缝。买门的网友冲到门店论理。“曾经沧海”认为:结疤在工艺上难以控制,木皮的厚度符合行规(虽然低于国标),所以拒绝退已付货款(3000元)同时拒绝退货。买家网友一怒之下上网发帖投诉大家风范,网站管理员给予该帖置顶一星期处理。网商与网友自发形成两大阵营,就该不该退、该不该赔、是否存在质量问题针锋相对。
2个多月之后,双方都身心疲惫,最终退货解决问题。从此,篱笆南京再也没有曾经沧海,再也没有大家风范。
这是一出典型的商业危机公关事件。到了2007年,我与当时在论坛中交过手的商家几乎都成了朋友。大家仍然还会分析这个事件。我则通过这个事件深深认识到:社区不仅仅是价值取向的聚合与意识的交流,社区存在商业活动与商业价值,网商时代来临了!
二、意见领袖的作用
西祠的败家MM集中营是目前西祠第一大版,主题是时尚购物。这个版的形成是由于购物经验分享和地区的打折信息发布。这个版的发帖量,只能用恐怖来形容!西祠论坛每页25帖,我翻看了一下,现在时间是13:52分,第10版最后一个帖子的发帖时间是13:43分。
据说,西祠淘淘巷最初的商家就来自这个版。这个版的置顶广告收入据说1年100万。这个版的故事告诉我们几个道理:
1、社区电子商务是自发的。
2、有人气才有模式。
3、分享信息的作用大于简单广告,也就是说“广告要做到软到不能再软”。我们可以发现,点击率最高的主题必然是分享帖--买到什么商品,购买和使用体验如何,通常会有“秀一秀”的真实图片。这是社区商业推广的最最基本的模式,效果取决于发帖和图片的专业度。这个技术同样适用于淘宝。而擅长发帖的网友或者商家逐步会成长为意见领袖,一呼百应。
4、国外有个职业叫做时尚顾问,随着杂志和电视的兴起而出现。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时尚顾问”直接出现在网络上,并具有很强的草根性。泛化地说,一般占到地区人口比例的1%的社区深度使用者并且在论坛积极发帖的网友都是意见领袖,都兼有时尚顾问的元素。
三、社区电子商务如何延伸
已经有好多位IT记者找我探讨西祠淘淘巷模式和它无数个山寨版的变种:淘淘港、淘淘乐、淘淘吧、淘溜溜。最为可悲的是淘淘乐在2008年10月发生过1起19岁女孩创业失败跳楼自杀的悲剧,幸好女孩落在雨篷上,捡回一条命。
由败家MM集中营到西祠淘淘巷,社区电子商务开始形成网络与实体店的融合。07年北京家居业有识者提出过“网店实体化,门店网络化”的思路。淘淘巷与之不谋而合。这种创新模式收到追捧绝非偶然,中山电子城的西祠淘淘巷过单店日营业额过万是常事。
然而,这些山寨版的淘淘巷为何失败?简单,没有能力获得线上人气,没有网络营销技能。
“淘淘巷被山寨化”引发我们的思考:社区的电子商务走向何处?
1、与线下融合,例如西祠淘淘巷。
2、发展为C2C或者B2C的真正电子商务。例如篱笆网电子商务平台、西祠的花嫁频道、house365
的家居宝、合肥论坛的婚庆宝等。
四、阶段性的结论
从社区产生交易并逐步发展成电子商务模式,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从目前看,有这样的规律:
1、网络应用的专业化分离:电子商务自社区形成,并逐步脱离社区;社区强化口碑传播作用。
2、社区形成的电子商务,在垂直领域进行专业化细分。
3、社区与电子商务捆绑互动,在垂直领域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强。
4、社区电子商务的社会分工形成,垂直领域的多行业也在细分。
5、社区保持碎片化趋势,而电子商务逐步形成中心化。
6、电子商务形成于社区,逐步走上自己的道路!
首发艾瑞:http://column.iresearch.cn/u/grandalex/archives/2009/51111.s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