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地图揭露赤壁之战中曹操溃不成军的秘密

标签:
谷歌地图赤壁之战湖汊曹操杂谈 |
(赤壁)
(战船)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随着《赤壁 下》的上映,赤壁成了炙手可热的话题,笔者同样是三国的粉丝,最近又把三国演义中的赤壁部分复习了一遍,读懂了魏国为什么在赤壁PK不过孙刘联军,我把分析的原因整理成五条:
一、地势影响。古代战争不同于现代战争,获胜的关键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自然因素。其中地形条件尤为突出。
二,军心不齐,军型不整。首先说曹操收复了荆州的一些水军,也训练了一些水军,但是曹操的主要兵力分配是以骑兵为主,曹操收复北方靠的就是那些骑兵,踏平了北方一切势力。但是骑兵不同于水兵,到了赤壁却不能发挥他们应有的水平和能力,必然会受到影响。纵使曹操拥有水兵,但也并不成熟,数量又少,不可能与擅长水战的联军相比较。
三、疫病困扰。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7月-11月,在这段时期刚好是南方血吸虫发病的高峰期,曹操的军队长期驻扎在水边,必然会有些影响,再加上爆发的疫病范围比较大,难以控制。联军看到曹军有疫病缠身,又虚吼80万大军,多方打探,必然会在这个时间段内发动进攻,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四、天不应曹。本来10月的南方应该是多雨的季节,再加上南方天气也比较暖和,也不经常刮南风,可是在决战的那天却是天变!早上晴空万里,到了傍晚就开始刮南风,到了夜里风急,遇到这样的天气,本来就不擅长打水战的曹军更是有些棘手。而联军则选在今天巧施火攻,借风向火烧曹军战船和大营。
五、黄盖设计,曹操中计。曹操虽然说没有80万的大军在赤壁,但是仍然有大军在手,假若先发制人,那是否还会痛失先机呢?假若先发制人,那是否又会中黄盖的火攻之计么?假若先发制人,那是否还会败走华容道么?也许太多的假若可以让曹操获胜,但是纵使有再多的假设,曹操还是没有使用,只能兵败。
(谷歌赤壁地图)
据史料记载,三国赤壁古战场主要部分集中在一个约100多平方公里的岗地湖汊地形区域,属于云梦泽东南边缘地带。此处湖泊广布,河道纵横,相互沟通,在众多湖沼之间零星分布着大小几百座山丘。这一优势的战略地形一方面适合于屯兵积粮,另一方面广阔的水域便于操练水军,水上交通便利易于联为一体。更何况江岸一赤壁矶,直伸江心,扼守江口,成为阻击曹军顺江东进的一把利剑。正是由于周瑜、刘备占据这一重要军事战略要地,使曹军南下受阻,并一举将其击退。
1000多年前的蒲圻赤壁,是一片湖汊沼泽地形。区域内河网稠密,湖泊众多。陆水、蟠水、泗水等主要河流自南向北过境长江,把黄盖湖、周郎湖、蒲圻湖等大小数十个湖泊连为一个整体。湖沼之中,零星分布有周郎山、金鸾山、蜀山、柳山等大小几十座山丘,赤壁矶头矗立江岸,直插江心,为一天然水上屏障。陆水入江口—陆口,向为江东锁钥。蒲圻赤壁一带军事战略地形的重要性,早在建安初年周瑜随孙策征讨黄祖于沙羡时已深悉。建安十三年,周瑜再次进讨,对赤壁及陆口更加熟识。周瑜意识到,倘赤壁、陆口一失,曹军必沿陆水河上溯,越幕阜北麓羊头山,克取柴桑。据此,周瑜、刘备联军从夏口逆江而上提前两天占据陆口、蜀山。借助这块湖港纵横,阡陌交错,交通优越,水陆互为犄角的军事地理环境,依山伴水布防。江上通过赤壁矶头、陆口,扼住欲顺江东进的曹操水军,一举击退曹操大军,迫使曹军引次江北,屯兵乌林。从古战场特征分析可见,赤壁之战对于曹军来说是一场遭遇战,而就孙刘联军而言则是一场有准备之战。联军之所以能轻易取胜,打的曹操溃不成军,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占有地利之便。
文: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