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里秦淮
每天我路过的一条路上,有个卖场,打着网购实体商城的招牌。我一直在想,西祠淘淘巷开第三个卖场了?直到前几天,定睛一看,才发现:“淘淘港”-----原来是山寨版的!这家商城确实也在西祠上活动,建版,招人气。但是,似乎跟西祠并不相关。
去年这个时候,西祠街区正轰轰烈烈地招商。不过,前段时间听说西祠街区不理想,似乎要停办了,具体细节不甚了了。而我,也筹划过一个家居业的线下卖场,后来因为有重要的事情要做,没有继续做下去。
西祠淘淘巷,是西祠上一群小商家自发组织而形成的线下实体店的聚合体。发起于南京中山电子城(前香港城),那个地方原来风水不好,开了很多卖场都倒闭了。没想到被网络经济带的火了起来。
第一家淘淘巷兴起后,在建华大厦又开了一家。好像淘淘港就是那个时候又另立山头搞起来的,据说也有2、3家分卖场了。
具体调研线下实体店模式的时候,跟一位线上成功的家居卖家----南京开来橱柜的老总张宇栋深谈过这个模式。他提到在北京家居行业调研时悟到的经验:门店网络化,网店实体化。在目前情况下,对于很多标的没有那么清晰或者服务细节复杂的业务,实体店不可缺位,但是网络化是必然的趋势。所以,不如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具体尝试过商家的组织,获得了如下的一些经验:
一、线上人气是当前这种所谓的同城网购实体店的基础。充分发展的线上社区必然产生社区电子商务,也就是马云所说:网商时代取代了网友时代。而网商是实体店的核心力量。
二、实体店人气取决于线上,因此选址上只要交通便利就行,不计较现有地区或者卖场的人流。
三、上一个条件决定了店家对于租金的取向----越低越好。
四、店家的人气互补,如线上业务一样,贡献者即索取者。web2.0的原则在依附于线上电子商务的实体店业务里,同样生效。
五、团租是聚合商家的最有效方式。
六、必须出现一个商家的意见领袖,否则无法形成组织。
七、必须有强有力和强执行力的类似商会的组织,有规则、纲领、民主的权力和义务规则。
八、需要有一个执行具体事物的机构,即通常卖场所说的“商管”。这个业务可以外包给物业管理机构。
九、成功的卖场可以炒铺面,失败的卖场会套住铺面炒家。
十、由线下组织的网购实体店必然失败。
根据我们理解的上述原则,可以分析西祠淘淘巷的成功,也能用来分析西祠街区的失败。西祠街区,是银坤代理机构模仿西祠淘淘巷模式开办的商业地产项目,西祠做命名权虚拟转让,街区失败的原因在于生造线上业务。但是,很多人会说,西祠的淘淘巷赚钱吗?西祠的成功在于当年响马发明的模式---自由开版。在商业上,这个模式带来了不可逾越的瓶颈。西祠淘淘巷其实也是网站收取命名费,多乎哉不多也。
那么,其他类型的地区生活门户是否可以借鉴这个模式呢?我认为,可能,事前请看我归纳的十大原则。不过,我确实有点厌恶山寨版淘淘巷的三点水。
首发艾瑞博客专栏,转载请注明作者:梦里秦淮(http://column.iresearch.cn/u/grandalex/index.s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