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帖]邵逸夫放手:旷达还是无奈?

(2008-06-21 19:19:14)
标签:

tvb

邵氏兄弟

邵逸夫

地震

碧桂园

房产

   上周,邵氏主席邵逸夫以“卖家融资”形式,向杨国强借出35亿元,令碧桂园(02007.HK)主席杨国强收购邵氏(00080.HK)控股权一事峰回路转。而此前杨国强已筹措资金80亿,邵逸夫此举,或可助碧桂园收购成功。

   哲人其萎,其无后乎?

   人生满百,即为一个轮回。邵逸夫在101岁之际,不惜以借钱给买家的方式出卖自己毕生的事业,不仅有马放南山,英雄归去的放达,也透露出邵氏后继无人,家业难传的隐忧。

   娱乐圈圣人不死?

   在香港娱乐圈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评选中,邵逸夫位居榜首。香港特首曾萌权曾在一次艺术节中特意挽着邵逸夫的手,足见这位传奇老人在香港的影响力。作为香港娱乐圈中唯一的过百岁的人瑞,邵逸夫为娱乐行业创造了几个时代的传奇,成为香港影视行业的“活古董”。

   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邵逸夫兄弟四人创办天一影片公司,开始其漫长的影视生涯,一度联袂称霸整个东南亚的电影市场;1958年,邵逸夫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开启了在香港电影界的掘金时代。此后,邵氏兄弟长期称雄香港电影市场,李丽华、林黛、凌波、张彻、李翰祥,乃至后来成为对手的邬文怀等导演、演员,无不出自其门下,可谓是中国电影事业的拓荒英雄。

   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当时发展迅速的电视行业,与无线电视合作,80年代成为无线电视的最大股东,出任董事局主席至今。目前,TVB王国是目前亚洲最大中文节目内容的供货商,在香港有着近乎垄断的竞争态势; TVB制作的《霍元甲》、《射雕英雄传》等电视剧曾在内地引发了万人空巷的盛况;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刘嘉玲等香港演艺圈的“黄金一代”,也基本出自邵氏。

   无疑,邵逸夫缔造了香港影视的黄金时代。

   但是,同样因为他在电影王国里的天下无敌,才造就了今日后继乏人的局面。到邵逸夫100岁的时候,他仍然掌控着TVB及邵氏兄弟百亿家产,成为香港乃至全球最高龄的在任上市公司主席。

   在其老之将至的时候,邵逸夫并没有来得及培养合适的接班人,早在80年代,当时还是邵逸夫红颜知己的现任太太方逸华,曾经强势介入公司业务,由此引起与其两个儿子邵维铭与邵维钟的强烈不满,兄弟俩后来退出董事局,移民新加坡,父子不相往来20多年。目前,兄弟俩人主要从事地产业,“不做大哥好多年”,因此不会考虑继承家业。

   如今,于2000年接任执行总裁的方逸华也已年逾古稀,由于实行“新政”,使其与以前部分老臣矛盾尖锐,一些元老及纷纷出走,甚至调转头来挖墙脚。而在TVB内部,也是暗潮汹涌。曾励珍与乐易玲之间元老与新贵的明争暗斗,更令TVB元气大伤。

   儿子与太太,都不堪重托,而百岁高龄的邵逸夫身体也不太好,无奈,只好花落别家。在某种意义上说,邵逸夫出卖TVB,正是内心失望的流露。

   邵氏正如一个老大帝国,虽然仍然身躯庞大,但是却早已日过中天,步入了衰落期。在电影领域,嘉禾、新艺城等众多后起之秀蚕食了原来的市场,邵氏电影的老套路,逐渐被新派电影替代,导致邵氏自80年代末就基本停产电影。转而进军电视行业,而在90年代末,亚视又异军突起,曾经使邵氏独占60%的市场受到严重威胁,在21世纪初期,甚至一度取代邵氏霸主地位,近年虽然风头已弱,但是无线仍然受到巨大冲击与威胁,不复天下独霸的豪气。

   “戴高乐滚进博物馆去!”

   曾经的一代英雄,垂暮之年的戴高乐,在晚年却被民众要求退出历史舞台。

   邵逸夫面临着同样的命运。

   退出角斗场,走进博物馆,也许是邵逸夫最明智的归宿。

 

   基业何必长青

  舍弃权杖,架起拐杖,对于百岁老人邵逸夫来说,似乎只是一个人生的角色转换。

   但是,对于TVB乃至整个邵氏企业集团来说,出卖TVB之后,却意味着一个曾经风云数十年的庞大商业帝国,就此走向消亡。

  在商界,以出卖企业而完成退休的,并非邵逸夫一人。2007年末,大陆家电行业的风云人物张大中,将大中电器出卖给曾经的竞争对手国美,从此退出江湖。是年张大中60岁,刚好进入人生暮年。

   对于很多商人来说,追求百年老店,渴望基业长青,似乎成为一种惯性。邵逸夫出卖TVB,则展现了另外一种商业观。

   事实上,企业本来就是一种流动的资源。辉煌湮灭,必然有新的强者诞生。纵使企业消亡,只要企业资源能够自由流动,一样可以死而不僵,亡而不散。昔日大中的鲜血,已经注入国美的河流之中,国美也因此而更强大。而邵逸夫不惜借钱帮杨国强买自己,正是看中了碧桂园欣欣向荣的气象。相信碧桂园有雄心与能力经营好未来的TVB,遂放心归去。而在TVB将出售的消息传出后,其股价不降反升,足见商界普遍认为其消亡后仍价值巨大。

   希腊的枯树,萌发罗马的新芽。生生不息,一代更比一代强,也许这就是商业社会的魅力之所在。基业不青,又有何妨?

   同时,邵逸夫的放手,也使其人生更为宽广。

   邵逸夫不仅是华人娱乐业的王中之王,更是慈善业中的翘楚。本次汶川地震,邵逸夫就一次捐款1亿元人民币。事实上,从1985年起,邵逸夫平均每年向中国内地捐赠1亿多元,用于支持各项社会公益事业。20多年来,他共向内地捐赠了34亿港元,兴建了5000多个项目。以“逸夫”两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遍布中国各地。2002年,邵逸夫还捐资创立被誉为“东方诺贝尔”的“邵逸夫奖”,用以资助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进行研究。1990年,中国科学院为了表彰他对公益事业的贡献,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

   英雄到老皆皈佛,宿将还山不论兵。“还山”之后的邵逸夫才真正走向了无为而无不为。

   很多世界知名企业家,都曾经有一个“还山皈佛”的人生历程。比邵逸夫更年轻的世界前首富盖茨就宣布7月后彻底退休,以后只从事慈善事业。台湾的施振荣,则致力于传播其商业经验与人生感悟。

   在潮落之际乘时而退,不仅为新一代人腾出了广阔空间,也使自己的人生得到升华,于企业和个人,都是善莫大焉。

【作者:黄天戈 来源:投资者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