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信不对称管制又一手段:单向网间携号漫游

(2008-10-03 16:38:45)
标签:

it

电信

单向号码携带

单向网间漫游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

不对称管制

分类: 电信评论

电信不对称管制又一手段:单向网间携号漫游

 
程德杰  博士  高级咨询师
四川通信设计院
 
有关电信的不对称管制,大家最近关注比较多的是“单向号码携带”。当大家还在纷纷猜测单向号码携带实施时机的时候,又有一项针对中国移动的不对称管制措施浮上水面,这就是“单向网间携号漫游”。

所谓单向网间漫游,就是中国指联通的G网用户可以在没有联通信号覆盖的地方,可以使用中国移动的网络。

联通用户无需更改号码,中国移动必须向联通用户开放网络的使用,而中国联通则向移中国动支付一定的网间结算费用,也就是漫游费;但这种漫游并不是对等的,在没有中国移动网络覆盖的地方,移动用户不可以使用联通已有的网络。这就是所谓的“单向”。

据传工信部计划在11月份开始实施这一新政策,但是工信部目前尚未下发相关文件。

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竞争态势来看,中国联通的最大劣势是其网络覆盖。中国移动在国内有30多万个机站,而中国联通即便算上已经划给中国电信的C网机站,其在国内的机站也不到20万个,双方的网络覆盖水平显而易见。如果中国联通的G网用户可以携号漫游于中国移动的网络,意味着中移动无处不在的网络覆盖优势将不复存在;而中国联通则可在一夜之间,在G网手机信号覆盖方面赶上移动;而由于其网间漫游的单向性,中国联通的网络覆盖在某些时地方甚至会超越中国移动。

相比起“单向号码携带”来说,“单向网间携号漫游”对中国移动的杀伤力更大:它不但使中国移动多年来苦心经营的网络覆盖,一夜间成为他人的嫁衣;而联通将解决久为人诟病的网络覆盖问题,从而能在其原有的网络资费优势基础上,在网络覆盖方面提高客户粘度。

不过,“单向网间携号漫游”的实施仍存在许多不可测因素,由于对工信部的具体实施方案不得而知,私下揣测,“单向网间携号漫游”的实施必须明确以下问题:

1.网间漫游资费

由于联通用户使用了移动的网络,向移动支付网间的漫游费是合情合理的,而这笔费用是由联通承担,还是由用户承担,其网间漫游的资费水平,这恐怕是单向网间携号漫游实施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网络切换水平

联通用户从联通网络向移动网络漫游的网间切换能力,以及移动网络对该用户的识别和可以提供服务的时间,将是单向网间携号漫游实施水平的重要指标。

3.是否开放GPRS数据接入

联通和移动的2.5G网络,基本上都具备了提供GPRS数据接入的能力,但由于GPRS的技术体制限制,使用GPRS服务将大量占用GSM网络的空中接口资源,中国移动是否向联通网间漫游用户开放GPRS服务,这一问题必须明确。

从上面来看,“单向网间携号漫游”配合“单向号码携带”,现阶段将有利于中国联通稳定现有客户,并争取部分中国移动用户转网,对于中国联通的发展无疑将是有利的。

但是随着中国移动TD-SCDMA建设的全面展开,和中国联通WCDMA服务的开展,联通的3G用户将无法享受到中国移动网络覆盖的便利,除非该用户使用兼容TD和WCDMA制式的手机,并且国家出台相关的3G用户网间漫游规定。

另外,在运营商3G网络的竞争中,移动宽带业务将成为竞争的核心。在这个竞争层面上,开发有竞争力的3G业务,将成为吸引和稳定用户的利器。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移动也不必对现有的针对移动的不对称管制抱有抵制情绪,毕竟中国移动在移动业务开发方面的能力无人能出其左右,而且一家独大的局面也不利于移动用户市场的开发和健康发展!

 

感谢您阅读这篇文字,如果您需要进一步讨论,请点击图标http://wpa.qq.com/pa?p=1:1793572:1和我在线交流!

 

扩展阅读:

 

    联通单向网间携号漫游最快11月实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