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联通”是3.0的联通

(2025-11-09 21:33:21)
标签:

财经

文化

体育

时评

股票

热焦点评(25-120):“心联通”3.0的联通

彭澎 广州市博士科技创新研究会会长、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

 

六年多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宏伟蓝图铺展开来,旨在将粤港澳三地打造成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粤港澳大湾区对标的是世界级三大湾区,即纽约、旧金山、东京。我曾经深度考察过这些湾区,尤其是美国的两大湾区。来往交通便利、居住工作通勤频繁、产业链供应链相关度高、旅游线路一体化等等是它们的共同特点。

但正如湾区名称的不同,粤港澳大湾区涉及到“一国两制”和多个核心城市,因此,“联通”成为《纲要》落地的主要抓手。

高铁进香港、港珠澳大桥以及深中通道等的建设,让三地物理上的“无缝连接”得以实现。异地办税、通关合并、青年异地就业、老年异地养老等等,更让三地人士如同亲戚、邻居相处同一湾区。

可以说,“硬联通”是“软联通”的基础。

六年多后的今天,大湾区建设正从基础设施的“硬联通”、规则机制的“软联通”,加速迈向三地民众的“心联通”。

其中,港澳多所大学在湾区腹地开办新校区是一波高潮。通过这些平台,三地师生形成了更多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友关系,并让“科技创新+工厂制造”形成优势互补,让港澳融入祖国发展战略大局。

这样,利益共同体形成了,忧戚相关的感情有了。

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跨越、制度壁垒的突破,更是三地民众情感归属、价值认同的深度融合。

上世纪90年代,我认识香港同胞,大都称为“港商”。新世纪以来,他们也还自称“港人”。近十来看,随着各行各业的港澳同胞的增加,日常经常遇见他们,已经不觉得是“外人”了。饮茶、喝酒、打掼蛋、唱K……港澳同胞几乎也完全融入了广东人的日常生活里。

一句话:大学不见外了!

近年来,国家及粤港澳三地聚焦人员往来、资金流通、营商环境等领域,接连推出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便利化措施,旨在破除障碍、增进福祉,让合作成果更公平、更直接地惠及全体居民。这些举措如春雨化雨,润物无声,正逐步强化三地居民同为“湾区人”的身份认同感和家园归属感。

我曾经开玩笑说,以后湾区三地人们可以同称“湾仔”了,大家似乎还不接受,认为香港湾仔是一个地名。倒是“湾区人”这个文雅一些的称呼,没人反对。

一个同频共振、情融一心的国际一流湾区正在加速崛起。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越国际三大湾区的势头仍在继续,科技创新集群排名世界第一也显示了新动能。在这个过程中,“硬联通”和“软联通”十分重要,是基础和环境。而“心联通”则是更高境界,是3.0版的联通,是同声同气“一家人”的联通,是彰显中国式现代化大湾区的综合实力和真谛的联通。

 

相关采访:

牢记嘱托 走在前列|同频共振绘就同心圆,情融一心共筑湾区梦

原创 羊城晚报•羊城派 徐振天 杨帅 11月9日 07: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