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港穗应继续推进市场一体化

(2025-09-18 13:55:41)
标签:

时评

股票

财经

it

房产

热焦点评(25-92):深港穗应继续推进市场一体化

彭澎接受《大公报》采访

 

题外话: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9月1日发布的《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榜单,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香港—广州三城合并的创新集群,超越日本“东京-横滨”集群,今年跃居全球第一。

WIPO方面表示,除了往年的PCT专利申请量、科学论文发表量两大指标,今年新增一项重要指标:风险资本(VC)交易量,而“深圳-香港-广州”的表现较“东京-横滨”更突出,重塑了排名格局。

这次大湾区能够登顶,深圳、香港、广州三地在科创方面各自有各自的成功模式和贡献:

比较起“东京-横滨”来,“深圳-香港-广州”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的投资显得更加成功,主要表现在互联网+产业方面。深圳的高科技公司在世界排名上比日本企业强多了,香港充分利用了大湾区制造业发达的腹地,广州引领了珠三角城市群的分工合作。

 

将风险资本交易纳入评分,让大湾区能够突围而出,显然,在这个湾区合作中三地分工的有机结合,表明目前大湾区已经探索出一套“科研向经济成果转化”的成熟模式。

在新一轮新质生产力培育上,大湾区的“产学研+金融”表现特别抢眼,深圳、香港两个证券交易所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深圳形成了一个VC、PE等风险资本的集群,探索出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科研向经济成果转化”的模式。

 

根据成绩单,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在人均创新强度上排第45位,而在总人口方面位列第一,意味着未来大湾区在人均PCT申请、人均科学出版物和人均风险资本交易方面都仍需提升。

虽然大湾区人口七八千万,人均指标很难跟发达国家和地区比较,但是总量也是一种影响力。而且从人均指标来看,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这给市场以想象力。

 

应该尽快明确下一阶段三地科创合作的重点领域,解决相关的问题和障碍,尤其是在诸如要素跨境流动等方面进一步突破。

下一阶段三地的合作主要是人财物等生产要素的自由充分流动,这涉及“一国两制”等体制机制的障碍。因此,市场一体化发展应该是努力方向。

 

未来应进一步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帮助广州和深圳的科创企业通过香港“走出去”和“引进来”。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作用,得益于既与大湾区深度融合,又与海外市场和技术保持充分交流。因此,香港可以继续帮助大湾区企业“走出去”和海外资本、技术和企业“引进来”,发挥枢纽和平台作用。

 

专家解读/

深港穗拆墙松绑 续推市场一体化发展

大公报 A21:内地 2025-09-18

  

长期研究粤港澳区域经济的专家认为,「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能跃居全球第一的深层次原因,是深港穗大胆「拆墙松绑」,打破制度壁垒,让三地资源高效流动,真正实现了「1+1+13」的协同效应。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表示,与「东京─横滨」集群相比,「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的投资显得更加成功。深圳的高科技公司在世界排名上比日本企业强,香港充分利用了大湾区制造业发达的腹地,广州引领了珠三角城市群的分工合作。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谢宝剑指出,深圳、香港、广州三地创新分工明确:深圳集中于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广州的创新体现在科研平台与基础研究,香港的创新体现在金融科技。   

彭澎指出,未来应推动人、财、物等核心生产要素在深港穗实现更自由、更充分的跨区域流动。以要素自由流动为基础的市场一体化发展,应成为三地深化创新合作的努力方向。谢宝剑建议在香港北部都会区与深圳接壤地带规划设立国家级「香港北部都会区超级特区」,同时,香港未来应继续强化其「超级联系人」与「超级增值人」的核心角色,进一步巩固并提升国际投融资枢纽的功能价值。

 

\大公报记者黄宝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