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高补贴导致“出生率暴涨”,其他地方可以借鉴推广吗?

标签:
财经股票育儿文化时评 |
热焦点评(25-84):天门高补贴导致“出生率暴涨”,其他地方可以借鉴推广吗?
彭澎接受《羊城晚报》采访
题外话:天门成为全国补贴生育的先锋,其成效也是最显著的,出现了所谓的“出生率暴涨”。全国其他地方可以借鉴推广吗?
天门市有网友发帖分享,她于2024年5月生下二胎后,出院时领取了2300元住院补贴,今年6月又收到4200元产假补助,每月还能领取800元育儿补贴,购房时更获得6万元补贴。该网友表示,政策实实在在减轻了家庭负担。
为推动政策落地,天门市2024年至2026年投入3亿多元用于鼓励生育。该政策适用于2024年4月1日以后生育二孩或三孩的家庭,截止时间为2027年5月1日。生育率上升为天门“一把手工程”。2024年,天门市政府还把鼓励生育列为全市五项重点工作之一。政府作出了表率,天门的企业也紧随其后。
那么,广东等省市可否借鉴天门的做法呢?
首先,天门的补贴是阶梯式全方位的。从一孩到三孩分不同层次;有针对小孩的,还有针对产妇的;更有针对房补的,很实在,很接地气。
其次,完善了各个方面的生育环境。有很多免费的检查、各种服务、生育假期等等。
再次,政府投入巨大。天门市2024年至2026年投入3亿多元用于鼓励生育。这显示了城市财政有支撑、有力度。
最后,把生育率上升为“一把手工程”。2024年,天门市政府把鼓励生育列为全市五项重点工作之一。说明,政府的认识水平直接关系到政策扶持的力度。
此外,形成了社会共识。政府作出表率,天门的企业也紧随其后进行奖励补贴帮扶。
从上述做法来看,广东很多城市也可以效仿,关键是政府有没有如此重视生育率的提高,或者本地生育压力有没有天门那么大。
毕竟,广东的生育率是全国比较高的,而且,人口流入也是全国比较高的。这表明了广东的人口压力没那么大。另外,这些政策肯定有促进房地产去化的因素,将人口政策与房地产政策联系起来也是重要思路。
当然,广东改革开放的历史表明,只要经济发展得很,能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可以吸引外来人口。因此,就业、收入才是一个地方经济和人口发展的底气。
出生人口增加17%,湖北小城“砸钱”催生见成效,广东能否借鉴?|鱼眼·观察
2025年08月14日 19:35 新浪网 作者 羊城晚报金羊网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自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育儿补贴按年发放,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发放补贴至婴幼儿年满3周岁。
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在不同层级探索实施生育补贴制度。
特别是在湖北天门,一位二孩母亲在社交平台分享的“生育账单”显示,“生完二孩出院领了2300元住院补贴,后面又收到4200元产假补助,现在每月还有800元育儿补贴,买房更有6万元额度”,让这座位于江汉平原的县级市迅速“出圈”,成为各界观察如何破解当前“低生育率”难题的重要样本。
二孩母亲领到的补贴(图片源于网络)
“天门现象”:“真金白银”砸出人口增长V形反弹
媒体报道显示,天门市的生育激励政策,堪称“全家桶”式的大手笔,覆盖孕前、产期、育儿、住房甚至职场的全周期支持体系。
具体而言,生育二孩的家庭可获得2300元一次性奖励、每月8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孩子3岁)以及6万元购房补贴。三孩家庭的奖励标准则更高,一次性奖励提升至3300元,每月育儿补贴1000元,购房补贴更是高达12万元。贴房补贴还能叠加结婚登记的6万元补贴。按当地5000元/的房价算,买80平房子,政府补贴能覆盖近一半的房款。产检、四维B超等多项医疗服务也免费提供。
有媒体测算,综合所有奖励、补贴及免费服务,一个二孩家庭累计最高可获得价值约28.7万元的福利,三孩家庭则高达35.6万元。
更“猛”的是,天门市规定产假延长至6-8个月,按孩子数量递增,即一孩6个月、二孩7个月、三孩8个月,而且农民群体、灵活就业人员还可享受产假补助。此外,当地还规定生二孩、三孩的妈妈职称评审优先、缩短年限还能加分。
这种“经济补偿+职业保护”的措施,被相关领域专家解读认为,有望打破传统生育对女性职业发展的桎梏, 解除职场女性生育的后顾之忧。
政策成效也非常显著。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天门市出生人口同比增长17%,实现8年来首次“由降转增”的拐点。这一势头在2025年得以延续,上半年出生人口同比再增5.6%。
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工作人员也证实,“政策出台后,生二孩、三孩的人数明显增多”。为推动政策落地,天门市计划在2024至2026年间投入超过3亿元资金。
网友热议:是“画大饼”还是“及时雨”?
天门的“大手笔”在互联网引发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
不少网友为政策点赞,认为“直接打钱,就是最好的刺激”。有人表示:“相比于其他城市一两万元的补贴,天门可以算是天花板级别了。”还有网友认为,天门市的经验说明,房子仍然是当代家庭生孩子的最大一座大山,只要补贴到位,家庭有能力买房,三个孩子普通家庭咬咬牙也是能抚养得起的。
部分网友对天门市相关政策表达支持
然而也有部分声音表达质疑。“除了3100元人人能领到,没有工作的拿不到4200元产假补助,买不起房子的拿不到十几二十万块钱。饼有点大,馅不多。”一位网友的评论指出,最大头的“购房补贴”,对于没有购房能力或意愿的家庭而言,还是有点困难。
更有理性的声音指出,天门生育率的反弹,或许并非“钞能力”的单一功劳。天门作为“中国服装电商基地”,近年产业回流吸引了大量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返乡,育龄人口的物理回归,或许才是出生率上升的根本原因,补贴政策起到的更多是催化和加速作用。
专家解读:“天门样本”能否在其他城市复制?
“天门已成为全国补贴生育的先锋,其成效也是最显著的。”广州市博士科技创新研究会会长、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在接受羊城派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地表示。他认为,天门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一场围绕生育全周期痛点的系统性改革的胜利。
在彭澎看来,天门经验的精髓在于其政策设计的整体性与执行的彻底性。这套方案不仅构建了从育儿到产妇、从一次性奖励到持续性补助的全方位、阶梯式补贴体系,更有非常实在的购房支持,精准地降低了家庭的直接经济负担。
与此同时,政府通过提供免费产检、“一站式”办证等服务,全面优化了生育的“软环境”。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当地政府将生育率提升为“一把手工程”的决心,以及计划投入超3亿元的巨大财力支持,并最终带动企业跟进,形成了社会共识。
天门模式能否复制?彭澎对此持谨慎态度。
“从做法上看,广东很多城市当然可以效仿,但关键要看两个问题,一是政府有没有如此重视,二是本地的人口压力有没有天门那么大。”他分析,广东生育率相对较高,且持续的人口净流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压力。此外,天门的政策也将人口与房地产去库存联系起来,这也是其重要的思路之一。
“归根结底,就业和收入才是一个地方经济和人口发展的底气。”彭澎强调,广东改革开放的历史表明,强大的经济发展和充足的就业岗位,才是吸引和留住人口的根本。
广州实践:猎德等部分村社已进行“自发”探索
记者梳理发现,与天门市级统筹、全面覆盖的模式不同,广州市目前的生育补贴更多体现为村社层面的“自发”探索。
从天河猎德村对三孩家庭一次性补助3.8万元,到番禺新水坑村为二孩、三孩股东分别补助2万元和3万元,这些由村社自发的“小红包”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激励作用,但无论是覆盖范围还是补贴力度,都与“天门模式”存在差距。
今年2月,广州市卫健委在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出将“探索生育补贴制度”,这被视为一个积极信号。
从“不敢生”到“愿意生”,需要的是一套覆盖经济、服务、职场环境等全方位的支持体系。
天门市用“真金白银”砸出的生育率“V”形反弹,为各地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样本,也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在巨大的养育压力面前,多大的红包才能真正叩开年轻家庭的心门?这场以城市为单位的“催生竞赛”或许才刚刚拉开大幕,最终将走向何方,仍待时间检验。
文|记者 林翎 实习生 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