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深化广东国企体制机制改革3:推进国企内部治理机制和市场化运营机制创新
(2025-04-01 08:38:10)
标签:
财经股票时评 |
进一步深化广东国企体制机制改革3:推进国企内部治理机制和市场化运营机制创新
彭澎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广州市博士科技创新研究会会长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新一轮国企改革,除了明确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清晰化国企与民企发挥作用的市场界限。
当然,第三个核心问题还是落在国企自身治理上。
就国企内部治理机制和市场化运营机制创新来说,首先,要进一步优化国企决策机制,让决策层与经营层真正分离分工,不能混淆。其次,要推动职业经理人制度、市场化绩效激励等机制在国企中落地,让国企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而不是政府的附庸。再次,在限薪与市场化考核之间取得平衡,让国企薪酬与绩效考核体系与市场接轨。
不过,深化三项制度改革需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一是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治理主体权责,完善履职情况评价。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巩固党组织的定位。优化董事会的构成,落实董事会的职权。授予经理层经营权,激发经理层的活力。强化监事会独立性,发挥监督制衡作用。目前,最大的问题除了董事会不“懂事”,外部独立董事发挥作用不佳之外,就是党组织与董事会的关系问题了。这是中国独特的问题。
二是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选聘制度。在省级层面试点契约化管理;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在科技型企业扩大股权激励覆盖面,在上市公司推行员工持股计划;建立“能上能下”的市场化退出机制,在试点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制度的基础上予以规范化推广。同时,构建新型国资监管体制,推动国资委监管重点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平台。目前,一级集团更多的是财务总监、技术总监等专业人士是市场化选聘;二级集团才可以有董事长、总经理级别的市场化选聘,有的还是“仿市场化”。
三是完善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完善岗位任职要求,明确干部职责定位。梳理经理层的权责,规范公司经营管理。基于高质量的导向,设计业绩考核指标。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健全短中长期激励。动态匹配企业战略,畅通干部退出渠道。签订岗位聘任协议,建立契约管理机制。目前,在“能人管理”下的企业,任期制也可能不管用;不善经营的则要坚决执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对“董明珠现象”和“曾庆洪现象”仍是无解。
其实,最根本的还是政府如何进行国资监管和评价考核。现行国资监管体制说是从“管人”“管经营”向“管资本”转型,其实还是更多的在“管人”。
对不同程度市场化的国企应该有不同的管理和分类考核机制。实施“三个集中”战略(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后,必须制定三类企业相应的评价考核机制。
当前,要针对大湾区国企改革存在的问题,着重解决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不高、产权关系界定不明确、风险控制和管理存在缺陷、管理体制落后,创新能力不强,经营效率亟需提升等问题。
要更大力度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建立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健全中长期激励机制。坚持监管和服务并重,强化政策供给、改革赋能、考核激励等务实举措。
(2025年3月31日)
请DS填词一首:
《摸鱼儿·国企新程》
望长空、风云争赴,新程国企开步。
兼程日夜何言苦,直面浪高滩阻。
求索路,勇击水、千帆竞渡争驰骛。
豪情如许。
纵四海涛惊,五洲云诡,笑傲立高处。
旌旗舞,更治理、深谋远虑频相顾。
潮头勇立旗树。创新驱动活水注,叶茂根深如故。
参天树,待明日、凤凰来栖梧桐伫。
丹心永驻。
看骏马腾飞,鲲鹏振翼,携手辉煌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