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面临的外部风险挑战研判3:如何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
(2025-03-25 08:53:54)
标签:
it财经股票历史时评 |
我国面临的外部风险挑战研判3:如何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
彭澎 广州市博士科技创新研究会会长、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
维护我国公民和法人在海外的合法权益,是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践行“外交为民”理念的重要任务。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需从预防性保护、应急响应、法治支撑、国际合作、数字创新等五个维度构建系统性解决方案。
1.构建全链条风险预防机制。一是精准化风险预警体系。建立“国别风险动态数据库”,整合政治动荡(如选举周期)、法律变更(如外资限制)、安全形势(如恐怖袭击热点)等实时数据,通过“外交部12308”APP定向推送预警;针对重点区域(如非洲资源国、东南亚基建热点),发布《海外投资合规指引》,明确当地劳工法、环保标准、反贿赂规则等“红线”。
二是强化市场主体风险意识。推行“走出去企业合规认证”制度,将ESG(环境、社会、治理)风险管理纳入央企考核,2023年央企境外合规培训覆盖率已达90%;建立海外安全官制度,要求千人以上境外项目配备专业安全团队,参考中资企业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安防一体化”模式。
2.完善立体化应急响应网络。一是升级领事保护能力。在热点地区增设“移动领事服务站”,如乌克兰撤侨期间使用的数字化登记系统,2023年全球领事保护案件处置率达98%;推动“领保联动机制”,与东道国建立警方、医院、保险公司的快速响应通道,参考南非华人警民合作中心模式。二是设置多元化救济渠道。设立“海外权益保障基金”,用于紧急撤侨、法律诉讼垫资,2022年已处理利比亚撤侨等37起重大案件;推广“海外法律保险”产品,将商事仲裁、知识产权纠纷纳入承保范围,降低企业维权成本。
3.强化法治化维权支撑。一是加强国际法规则运用。针对“长臂管辖”(如美国FCPA反腐败调查),组织专家团队研究“阻断法”实践,参考欧盟《阻断法案》应对外国单边制裁;推动国际商事法庭(CICC)裁决执行,2023年已与22国签署司法协助协定,破解“执行难”问题。二是提升专业化法律援助。组建“一带一路律师联盟”,汇集850家律所、1.2万名涉外律师,为中企提供国别法律“诊疗”服务;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维权中心,2023年协助华为在德国赢得5G专利诉讼,挽回损失超2亿欧元。
4.深化多边化合作机制。一是升级双边协定。加快商签**新版投资保护协定,加入“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ISDS)”条款,2023年我国已与智利、塞尔维亚等13国达成升级版协议;推动双边执法合作,如与意大利签署《打击跨国犯罪备忘录》,2022年联合破获华人黑帮案件43起。二是加强多边平台建设。依托金砖国家争端解决机制,建立非西方主导的仲裁平台,减少对欧美司法体系的依赖;在上合组织框架内推动签署《反经济胁迫联合声明》,共同应对单边制裁。
5.数字技术赋能创新保护。一是创设区块链存证系统。开发“丝路链”跨境电子证据平台,实现合同、物流单、支付记录的不可篡改存证,目前已在肯尼亚蒙内铁路项目中应用。 二是人工智能风险研判。部署AI舆情监测系统,实时扫描180国媒体、社交网络,预警排华言论、政策突变信号,2023年成功预判秘鲁政局动荡对中资铜矿影响。
总之,维护海外权益需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如风险数据库建设;二是从单一领事保护转向政企社协同,如保险+法律+安保联动;三是从个案解决转向规则塑造,参与国际投资仲裁规则改革等。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赋能双轮驱动,构建与大国地位相匹配的海外利益保护体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实践支撑。
(2025年3月24日)
请DS填词一首:
《定风波·海疆护远舟》
黑云压境暗潮生,虎伺狼窥欲裂旌。
四海风雷擎铁骨,何惧?
长缨在手护归程。
雁阵穿穹巢有信,疾迅!
五洲同契破围城。
浪涌千山舟自稳,且问,
星河为棹月为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