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创新驱动反思2:广州汽车为什么没能抓住转型机遇?
(2025-02-15 08:35:47)
标签:
财经股票时评汽车 |
广东创新驱动反思2:广州汽车为什么没能抓住转型机遇?
彭澎 广州市博士科技创新研究会会长、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
广东连续两年没能完成经济增长任务,尤其是去年仅增长3.5%,距5%的目标比前年差得更远。其中,总量排名第二、第三的广州、佛山成为最大的拖累,虽然,汕头的增长垫底。
除了房地产低迷这个普遍性因素之外,广州第一大产业的汽车产业不给力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但是,广州汽车的问题在2023年已经呈现,为什么广州没能抓住转型的机遇呢?
其实,广州汽车的发达与失落都是“成也日系、败也日系”!
1999年,广汽标致以一美元的价格转让给广汽本田,标志着日系车全面进入中国市场。日系选准的时机比法系、美系甚至德系车都好,随后,丰田也进驻广州,显示了日系非常看重广州在汽车产业的崛起和在华南汽车市场的引领地位。
2002-2003年,中国全面进入汽车时代,说明日系车把握时机的能力非同一般。
可是,进入电动车时代,日系明显慢一拍。
相对来说,美系抢占了风头。据说,特斯拉最早是来广州选址。但广州无法解决合资厂要中方占比50%以上,不能设立外方独资公司的规定。
而上海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更加重了美系车在上海的地位。
最近,特斯拉在上海设立储能超级工厂;丰田在上海设立雷克萨斯新能源车厂。显然,广州汽车的日系重镇地位进一步受到挑战。
去年上半年,我曾经公开提出,广汽该换人了,要让年轻人上来。
曾经,小鹏是广汽孕育出来的。新能源汽车在广汽也是起得早,抢了第一拨。
但是,据说,广汽研究院在设计一款新车时,管理层却选中了最老气的款式。表明广汽已经老化。
现在连小鹏在小米面前也显得老化了,何况广汽?
有人说,中国汽车最后只剩下四五家厂,那么其中会不会有广汽呢?
我们拭目以待。
(2025年2月14日)
请DS作词一首(略有修改):
《西江月·广州汽车产业转型有思》
铁马频催云路,引擎曾领风骚。
珠江潮涌电声高,谁挽雕弓射鹞?
旧梦当随流水,新程岂惧惊涛。
数字云端跃金鳌,再拓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