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一网”改革关键在于能否“合一”
(2016-04-26 09:43:18)
标签:
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办结率流程再造 |
财经周评(16-21):“一门一网”改革关键在于能否“合一”
“一门一网”改革关键在于能否“合一”
2016-04-26南方日报
彭澎
在这之前,广东省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工作中,部署了全省行政审批标准化工作和“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同时启动广东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
根据省里的设计,“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即是要推动服务事项向“一门”集中,整合构建综合服务窗口,推广自然人办事的“一门在基层”通用模式,探索创新法人“一门式”改革,让老百姓“进一门、办百事”;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在网上办理,在构建群众办事统一身份认证体系、“一网式”主题服务、构建便民服务“一张网”上取得新突破。
对珠海而言,关键是能否真正形成“一”。“一门式”必须实现“一个窗口进,一个窗口出”,因此,大量后台工作的整合就显得非常必要,这涉及政府办事流程再造,更涉及政府工作理念的改变。即建立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为老百姓办事的政府,而不是衙门和官场,改“你找我办事”为“我为你办事”。
“一网式”则涉及各种网站和网络资源的整合,众多的政府网站要考虑合并或链接,形成“一网通”“政务通”,各种办事服务可以通过“一张网”进行。这个“一网”也就是线上的“一门”,这个“一门”就是线下的“一网”。
从实际推进来看,珠海将加快推行“一门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具体操作是,依托市、区、镇(街道)、村四级实体办事大厅和网上办事大厅,按照“一门在基层、服务在网上”的理念和线上线下紧密结合、自然人和法人分类推进的思路,整合各单位分设的办事窗口和审批服务系统,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政府综合服务窗口和网上统一申办受理平台,切实管住管好政府服务的进出两端。
这种“一窗通办”模式如果能真正落实,应该说会提升珠海的政务环境和投资环境,也必然推动政府工作作风的全面改进。表面上,可能政府工作人员更累了,实际上,充分利用网络办事,许多事情会变得更加容易,从而既方便了群众和企业,也放松了自己。
总之,“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对外是全面砍掉各类无谓的证明和繁琐的手续,对内是全面改进政府工作流程和改善政府工作态度。内外的连接点是各种标准的统一,各种数据的整合,删减不必要的审批权,从而破除政务服务碎片化、条块化和本位化,打造贴身贴心服务的“整体政府”,实现网上“背对背”、基层“面对面”和办事全覆盖。
“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的基础工作,一是必须加快编制市、区权责清单以及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标准;二是必须加快建设全市政务服务大数据库等工作。
当然,“办事易”不仅体现在“一门进”,更重要的是“限时办结”。通过“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要尽快提高全流程办理率、上网办理率和网上办结率,形成“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政府服务网络。通过改革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这必然是一个有效的政府、有限的政府,甚至可能大大减少寻租的机会,有利于廉洁政府的建设。
更高的要求是,“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要推动基层办事的完善,逐步在有条件的地区将“一门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延伸到村、居。这一切都有赖于政府内部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合并同类项事务,减少重复审批。珠海应该在这些方面走在全省的前列,成为全省办事最有效率的城市。
(作者系南方民间智库专家委员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