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执法“五化”创新探路治理现代化
(2015-11-17 14:14:46)
标签:
综合执法城管治理现代化整合 |
财经周评(15-82):综合执法“五化”创新探路治理现代化
综合执法“五化”创新探路治理现代化
2015-11-04
据《南方日报》日前报道,今年4月启动运作的横琴综合执法局如今有多项创新举措在加快实施,横琴“大综合、大物业、大法治”的行政执法改革也正式从设想到落地。从笔者对横琴综合执法改革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其探索具有“五化”特征,在全省、全国来说都是有创新意义的。
创新之一体现在综合化的机构整合。综合执法是在全国普遍推行的举措,但作为广东省综合执法的试点,横琴综合执法局对实体机构进行了大整合:合并了城管、安监、环保、国土、交通、食药监督、文化旅游、劳动监察、建设施工管理等15个执法机构,并统筹管理司法所、法律服务中心,对应市级部门30个。这是全国范围内,涉及部门最广、最彻底、最大胆的大综合执法,集权达到了新的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这样的集权与放权是配套的。横琴的做法是把综合执法的前端日常性工作交给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把行政执法后端的司法保障交给法院。收放结合、内外联动,集权与放权的有机统一,促进了城管内部改革与外部的司法部门、企业、行业协会乃至普通市民合作、互动。
创新之二是规范化的统一执法。这么多执法权如果没有统一规范的执法方式,很可能导致执法尺度和方法的混乱。整合后,横琴综合执法局集中行使25大类行政处罚权和7类管理职能,合计8000多项具体执法权限。对如此多的执法权限,横琴在执法标准上实行了“五统一”,即统一执法文书、统一执法证件、统一执法制服、统一处罚公章、统一对外标识。这样就避免了目前大多数城市执法部门过多、执法标准不一、执法效率较低、执法内容趋于雷同、上下级重复执法的问题。
创新之三是社会化与法治化的结合。面对8000多项执法权限,60多人的队伍不可能独自完成。横琴综合执法局引入了专业机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实现部分政府职能的社会化。
另一方面,保障综合执法与司法机关的衔接,建立与公安、边检、海关、工商、户籍、车辆年审等相互联通的立体化违法行为监控机制。这种联动大大提高了违法行为人的违法成本,形成了“大法治”执法格局。
创新之四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针对执法权限多、人手不足的问题,横琴综合执法局在广泛借助社会力量、组建“专业志愿者”队伍的同时,还借助移动互联技术,让市民利用手机的拍照、定位功能,对涉及市容卫生、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交通管理、安全生产、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城市乱象,通过“横琴管家”APP进行投诉,从而让市民充分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横琴管家”APP平台融合了“互联网+”和“公民治理”两大理念,用有限的行政资源,激发无穷的社会活力,借助信息化手段充分实现“人民城市人民管”。
在笔者看来,“大综合、大物业、大法治”新模式的核心理念是综合化、规范化、社会化、法治化、信息化。虽然这种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其理念是社会发展和城市管理的前进方向,具有显著的普遍意义。不仅对当前全国城市治理工作突破面临的困境有一定的借鉴价值,而且对自贸区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也是一种新的探索。期待横琴综合执法进一步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完成试点任务。
(作者系南方民间智库专家委员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