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为科技创新也是蛮拼的!
(2015-06-04 13:43:23)
标签:
股票科技创新广州科技企业科技经费 |
财经周评(15-42):广州为科技创新也是蛮拼的!
广州“科创”关键要与金融市场对接
2015年06月03日 羊城晚报
彭澎
科交会刚刚闭幕,科技创新大会又在广州举行。最近,广州一连串的跟科技创新有关的举动,与广州媒体频频报道深圳科技创新的优势,都表明,广州打造创新城市的战略布局有了紧迫感。
经过几个月的酝酿和准备,广州科技创新大会发布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似乎表明将对症下药,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广州市科创委的一种说法是,广州“科技、产业两张皮的情况比较明显”,据称这是创新的“驱动”力没得到充分体现的原因。另一种说法来自更高层面,认为科技与总部经济、金融并称广州经济的三大短板。因此,这次科技大会据说将给科技企业派“礼包”。为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光是科技经费将向企业倾斜,而且科技管理部门也将由“技术部门”定位向“经济部门”转型。
这仍然是一种“政产学研”的思路,即通过政府搭建平台,促使产学研结合。
笔者一向认为,深圳的经验是“金政产学研”的模式,把金融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以前广州就是走政府推动型的科技创新道路,结果政府资助了不少企业,但效果呢?更何况政府能拿出多少资金,能多过财政状况比广州强得多的深圳吗?
科技、总部经济、金融三大短板,有时候就是金融一大短板所致。试想,如果在广州科技企业找风投、创投和上市很容易,难道会没有科技企业、科技人员、科研成果蜂拥而来?
如果把科技企业当做一个创新的平台、成果转化的载体,那么,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就没错。问题是,在资金、成果、人员、设备、厂房等各种因素中,金融体制、金融市场才是第一位的。
广州提出,要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大力推动协同创新,推动以科技创新、产业组织创新、产品创新、经营模式创新为重点的全面创新。可能更重要的还是投资和管理上的创新。
因此,广州在实施科技经费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倍增计划的同时,要想方设法打造完整的融资平台,形成知识产权抵押贷款、入股、众筹、资本市场融资等多层次的金融与科技结合的产业链。
从广州给科技企业派的“礼包”来看,科技经费将更加倾向作为“需求”方的企业,而非传统的“供给”方的科研机构、高校等。这个比重大约为70%将投入企业或与企业相关的领域中。只要企业进行科技研发就进行补助,补助标准按照1亿以下补贴5%,1亿以上补贴2.5%,10亿以上补贴1%的台阶性补助方案,为此,广州市、区两级每年拿8亿出来。
好在广州并没有大包大揽,而是将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结合起来。按照一个将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贷款风险池”政策,如果政府拿出4亿,就要求银行在一定时段放40亿贷款给科技企业,要提供一些优惠、便捷的金融产品,但具体怎样贷政府不做评判,只提供一份经过核实的科技企业数据库给银行,若贷款后发生呆坏账,政府可以承担一半损失。
这样,政府与金融机构风险共担,从而盘活金融市场对接科技市场。但收益与风险是对等的。不知广州有没有为此设计一个科学的投入产出和风险控制机制?
(作者是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