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2”会不会终止“剁手节”?
(2014-12-12 09:51:01)
标签:
股票财经“双12”“剁手节”造节 |
热焦点评(14-150):“双12”会不会终止“剁手节”?
彭澎接受《新快报》采访
题外话:刚过“双11”,又来“双12”,太多的“剁手节”,商家累不累,消费者烦不烦呀?其实,过多的造节,慢慢地民众会平淡下来,市场不用操心。毕竟市场是有规律的,购买力不仅仅是靠营销能造出来的。但给消费者多一些选择是好的,而优惠太多,最后是降低质量或压缩厂家利润,不可能持久……
“双12” 又一“剁手节”应声而至 你准备好了吗?
2014-12-12 新快报
新快报记者 黄晓嘉
专家分析
造节过多消费疲惫?市场会自行调节!
消费者对商品有刚需,关键看品质是否能保证
“电商们越来越频繁的造节 ,说明目前电商的服务能力远超过用户的消费能力。”此外有经济学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指出,频发的“造节”促销将导致市场出现消费疲劳。张毅昨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也指出,电商频繁造节突显出目前互联网营销已经供过于求,“道理和黄金周差不多。为什么国家要设置黄金周?就是因为国内有非常多的景点,但是这些景点都没有人来,所以要有一个黄金周假期,刺激大家出门旅游消费。”他坦言,目前电商热衷于“造节”的情况恰恰说明,电商的布局和架构远大于用户需求,所以才需要营造名目来刺激消费者消费。
而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澎也指出,过多的人造节日容易造成“节”本身意义的淡化,“很多网络新人类造出来的节日都被商家当成噱头来进行促销,大家都在做文章,越多越多的 节日 会让大家忘了我们节日本身的意义。”
“尽管造节受电商追捧,但是能不能顺利造成还是一个问题。”虽然节日越“造”越多,但不少消费者在接受采访时都表示,商家大促也并非想象中划算,且有经济能力约束,还是会理性消费。而张毅也认为,尽管“造节”未来将成为电商拉动消费的潮流,但也并非每一个“节日”都能顺利“造成”。
张毅指出,消费者对市场商品肯定有刚需需求,只要是品质有保证,消费者对于各种商家大促都喜闻乐见,“除非是出现品质问题,消费者都跑掉了,否则这种促销大采购的消费行为并不会有所淡化。”不过他也直指,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也会进行自我筛选,集中在某几个比较大的促销“节日”中进行消费,“比如 双12 ,能不能造出来,能不能达到双11 那样的高峰,都还要打一个问号。”
彭澎对此也发表了类似意见。在他看来,如果消费者对各种名目的“节日”出现厌烦,在消费行为上将有所表现,商家也会立刻做出调整。“我觉得目前还不用过于着急地去评价这种市场行为。对于消费者来说,节日促销大家是感兴趣的,但如果整天促销也会打乱日常销售,商家也会受到影响,市场就会做出自我评估。有一天消费者对促销大战的概念有所淡化,就会回归到理性的消费轨道上。”
消费者说
热衷采购型:
只要是有实惠的促销活动,多多益善
对于不少醉心于购物的剁手族来说,各种名目的节日促销都是福音。已经有7年网购经历的陈小姐从2010年开始关注“双11”等网上节日,在今年刚刚过去的“双11”她就花了近一千元购买了衣服鞋帽,这个数额为她每月工资的三分之一。“感觉像双11 之类的节日店家的促销力度都很大,有的甚至比平时便宜一半的价钱,当然要赶紧入手。”而张先生今年“双11”则扫了3000余元的货,包括电子产品、体育用品、服装等,“小部分是自己想买的,电子产品类都是帮朋友买的。刚好都是有需要的东西,价格也比平时便宜了一些。”
对于现在各种“节日”都逐渐演变成购物大狂欢,陈小姐之类的购物达人就拍手叫好,甚至希望这样的“节日”越来越多,“几年来的大抢购中,除了快递越来越慢之外,我基本没有遇上较大的售后问题。不管是原来就有的节日,还是商家造出来的,只要能够真正给到我们实惠的促销活动,当然是希望多多益善啊。”
理性消费型:
要看自己帮衬的店家是否有优惠
不过,更多的市民面对各种大促还是选择理性态度。同样是资深网购达人的廖小姐就直言,尽管近年来有了越多越多的“节日促销”,但自己一般不凑热闹,“因为感觉很不划算”。
廖小姐表示,虽然“双11”等节日促销轰轰烈烈,但如果自己一直“帮衬”的店面没有打折优惠,自己一般都不会下单购物。在她看来,人造节日的噱头远大于优惠,且购物有许多限制条件,并没有商家所言那么优惠,“很多店面都会先提高了商品的原价再打折,而且商家为了冲销售量,一般在 双11 、店庆之类的节日买的东西都会规定不许顾客退货,起码在我看来非常不方便。”廖小姐直言,假如自己凑热闹买了商品后不满意却无法退还,感觉更亏。
与廖小姐持类似观点的市民不在少数,记者日前随机采访了多位白领,大部分人均表示,电商促销大战并没有想象中优惠,且售后服务跟不上,一般不会凑热闹。“我觉得 双11 的最大得益者是广告商,顾客、商家一年下来买卖东西的总量基本不会变化很多。”公务员南小姐就坦言,“造节”后遗症严重,除了假降价,服务质量也会打折,身边多数朋友都会选择理性购物。有市民更直言,现在店庆、中西传统节日、纪念日、换季等都演变成商家“促销”,已经出现了“促销”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