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州“公咨委模式”还可以改进

(2014-12-12 09:24:50)
标签:

房产

同德围

居民

公咨委

热焦点评(14-149):广州“公咨委模式”还可以改进

彭澎接受《新快报》采访

 

题外话:广州公咨委“一事一议”的做法,在全国来说有首创的意义。与顺德的决咨委相比,公咨委坚持“一事一议”是更合理一些,毕竟有相当比例是利益相关方参与,就事论事是其特色。如果建立统一的公咨委,很可能是人浮于事,少数公咨委成员对于各种重大项目不痛不痒地“咨询”用处不大。当然公咨委还可以改进。

 

探索“公咨委模式”市民下单政府做菜

2014-12-08  羊城晚报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
  走在前列

  亲历者讲述身边事
  羊城晚报记者
  甘韵仪 许琛

  探索“公咨委模式”
  市民下单政府做菜
  广州创新政府与公众互动模式,使决策更民主科学
  将改变同德围30万街坊生活的南北高架桥将于本月底通车。南北高架桥实施工作方案是两年前广州第一个“公咨委”—同德围地区综合整治工作咨询监督委员会代表首次“问政”的成果。
  与南北高架桥一同成长的还有独特的公咨委模式,广州陆续建立公咨委,市级层面有同德围地区综合整治公咨委、重大城建项目公咨委、固废处理公咨委等,区级层面有东濠涌公咨委,中山一路片区排水改造工程公咨委等。
  尽管这种公共治理模式还处于探索尝试阶段,但在涉及民生的城建项目建设与否的激辩中,建设方感觉“压力大了”,市民则体会到意见被考虑进去“希望大了”。
  而佛山市顺德区更早就有了功能相仿的决咨委,并在两年时间内形成了体系和制度,涉及经济、交通、医疗、城建等多个领域,甚至一些学校都设有决咨委。这些改革创新的目的只有一个:官民双方在更多领域和项目上有更好的互动,使政府决策更民主、科学,减少失误,取信于民。
  亲历
  居民自己“点单”建高架桥
  老李经常会一个人到同德围南北高架桥的施工现场看看,仿佛看到高架桥通车后的情景:路不堵了,车更快了。
  老李名为李伟庭,是同德围公咨委秘书长,也是同德围老居民。2012年,街道推荐他担任同德围公咨委秘书长,那时他就知道,自己在参与着一项伟大的工作,落后的同德围,未来充满希望。
  想起1975年刚到同德围,老李说,当初西槎路只是一条五六米宽的泥沙路,“出入只有17路公交车,人太多。”1997年,西槎路扩建成4车道,一直沿用至今。老李感慨,40年来,同德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唯一没有变的,是西槎路“华山一条路”的尴尬,堵车严重,是几代同德围人共同的痛。
  2012223日,同德围公咨委挂牌成立。十几天内,公咨委就收到2000多条居民意见,老李逐一整理。这些意见中就包括同德围居民、退休工程师何世江提出要建设一条高架桥的建议。“当看到高架桥这三个字,我眼前一亮,这个好。”老李说。
  “居民点菜,我们义务服务,政府埋单。”老李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南北高架桥最终选址沿新市涌“飞”,同时贯穿同德街和矿泉街,但双方就建设方案的商讨,好几次都不欢而散。“我一去到居民的家里,凳子一坐,喝喝茶,聊聊天,大家畅所欲言,因为相互熟悉、信赖。”为了让商讨继续推进,老李经常上门“聊天”。最终协商解决:在有争议的地段,高架桥落地走。
  成为同德围公咨委秘书长到现在,老李说:“同德围发生了太多变化。”最令他惊喜的,是居民参政议政意识的提高。居民向公咨委提出医疗设施应该增加,于是同德围建二甲医院,居民反映娱乐场欠缺,同德公园由此建成。而由同德围公咨委促成的高架桥也将于本月底通车了。
  众议
  “一事一议”推动公众参政
  韩志鹏(广州市政协委员)
  公咨委是为了寻找民意最大公约数,它是一个平台,可以让各方利益和不同的意见得到充分的博弈。依法治国有一个内容是推动公众参与,公咨委就是推动公众参与的典范和先声。

  彭澎(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
  公咨委的成立,让广州在重大决策、重大市政设施建设中,能够广泛地听取民众的意见,使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广州公咨委“一事一议”的做法,在全国来说有首创的意义。

  郭巍青(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同德围公咨委成效突出的原因有三方面:明星委员、委员中居民比例高以及政府支持,这也是广州其他公咨委发展中可以借鉴的经验。党的十八大精神中鼓励社会广泛协商,广州针对一个具体的问题、具体的项目成立相应的公咨委,是一个创新,我基本上持肯定的态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