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新城建设如何避免华南大盘的失误?
(2014-05-20 10:32:51)
标签:
交通压力住宅楼体育基础年前房产 |
问政风暴(14-50):15个新城建设如何避免华南大盘的失误?
彭澎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
题外话:防止新城变“睡城”,还是那句话:要在“功能分区”与“组团发展”之间做平衡。亚运城亮灯率不足两成,明显变成了新的“睡城”,只能等到广州新城、国际创新城发展起来。国际金融城住宅项目不多,但周边楼盘很多;南站商务区要发展成熟,必须安排适量的住宅楼。15个新城建设中,华南大盘的失误要避免。
新城会否变“睡城”?
2014年05月16日南方都市报
按照广州市未来的发展战略,至2020年前,广州还将发展16个重大发展平台,新增规划建设用地308.32平方公里。据不完全统计,这16平台中的10个平台包含的12个具体新城建设项目已经启动,各个项目公布的规划面积相加起来,约为182.96平方公里,这相当于28个珠江新城的大小,其中最大的是去年启动拆迁的花都中轴线项目,其建设用地达35平方公里,最小的是黄埔临港商务区首期核心区,仅为0 .8061平方公里。
其公布的规划人口总计约为240万人,相当于广州2013年年末常住人口1292.68万人的18.57%。中山大学教授、城市规划师袁奇峰对此表示担忧,珠江新城6.4平方公里用了20年时间培育,投入了大量公共财政项目,如今广州一下子要搞十多个新城,到底需要多少年呢?
4年过去亚运城亮灯率不足两成
晚上7点,从亚运大道望向亚运城,除了紧邻地铁海傍站的村民安置区亮灯率超过70%外,其余组团的亮灯率均不到20%。亚运城不少出入口,仍有4年前遗留下来的生锈铁丝网。一名保安表示,由于出入的人并不多,很多出口至今未启用。
从动工到建成用了不到3年时间,广州亚运城以创造性的速度,在番禺石楼镇的沙田地区上,建起了一座拥有中央供热水、真空垃圾收集等功能的现代化城市组团。按照市建设单位的宣传,亚运会结束后亚运城将转为娱乐、购物、餐饮、医疗、中小学等各项公共设施一应俱全的高品质示范性生活社区。不过如今4年过去,广州亚运城的商品房仍在销售中。
分散市场需求“各区自己人斗自己人”
在袁奇峰看来,政府造新城、搞产业,无非就是为了增大税源,如今多个新城同时上,会把资源和市场有效需求分散。
按照广州123战略的思路,广州建设新区,是试图将原来都会区的医疗、教育、科研、重大制造业疏解到新区。然而记者发现,仅是医疗健康产业,就吸引了萝岗、白云分别重兵布局准备承接。其中白云区健康产业城规划包括医药展贸会展、医药企业总部及研发中心、广药医药物流项目等。而萝岗区将生物与健康产业,列为该区四大先导与主导产业之一。今年萝岗区将启动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园的选址和规划建设。
此外,还有荔湾和海珠均将项目定位为生态城,还有临港商务区、万博商务区、南站商务区的定位更为模糊,各区推出各种招商引资政策,争抢企业总部进驻,形成广州各区“自己人斗自己人”的局面。
新城建设“不能各区各自为政”
“新城建设不能各区各自为政!”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暨南大学教授胡刚看来,与深圳、上海相比,广州新城建设的全市统筹力度最小,目前基本上是由各区分别统筹,形成东搞一块,西搞一块,缺乏重点的格局。正是由于缺乏统筹协调,出现各个新城定位模糊不清,功能重复等问题,不利于广州长远发展,很容易搞出像亚运城那样建成多年仍缺乏人气的新城。胡刚认为,市政府应该在财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强统筹协调,集中力量做好一个,再做下一个。
他建议,未来中国将迎来高铁时代,各大城市群的人们将通过高铁共享城市设施。应集中力量建好南站商务区,将广州有优势的医疗、教育、体育等产业在南站布局,吸引各大城市群的人前来广州消费。
先做好基础设施“再吸引开发商来投资”
而在彭澎看来,除了广州国际金融城、南沙新区、广州南站有比较明确的定位和基础设置支撑外,其他大多数定位为商务区、生态城的平台规划,旨在通过概念规划,让土地卖出好价钱。他建议,政府更应该将新城的基础设施做好,吸引开发商进来投资。
“我们不能再走华南板块的老路。”他说,十年前广州风风火火地在番禺北部引入开发商,建起了华南新城,吸引了大批市区白领来买房,可由于公共配套的没有跟上,造成华南新城至今仍是睡城,只规划了居住工程,而不具备就业功能,加剧了交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