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处理要逐渐走向公开招标
(2013-06-21 00:09:35)
标签:
实力公共利益李坑一厂区广州市政府财经 |
问政风暴(13-69):垃圾处理要逐渐走向公开招标
彭澎接受《新快报》采访
题外话:将垃圾处理等公益项目交给社会来经营不是不可以,但首先要有民营企业感兴趣才行。在民营资本积极参与意愿出来后,还要有完善的政府招标、采购机制。而在这些完善之前,依托国有企业进行运作无可厚非,但要让社会监督,控制其不致暴利,并最终走向公开招标,国企、民企、外企平等竞争参与。
广环投:垃圾处理只是保本微利
2013年06月17日
首度回应坊间“垄断经营获高额利润”的质疑,称垃圾处理费要每年一审
■新快报记者 李佳文
记者近日了解到,原计划在6月底点火投入运营的李坑垃圾焚烧发电二厂将由广州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环投”)进行运营。2015年后,李坑一厂也将由其运营。39号文公布后,广环投集团一直被质疑其有垄断广州垃圾处理获取高额利润的嫌疑。对此,广环投公司方面日前首次向媒体表示,从政府获取的垃圾处理费是采用逐年结算的模式,要由城管委、财政局、物价局三方面根据实际垃圾量进行核准,“只能说是保本微利”。
挖来澳门焚烧厂老总管理
目前,广州李坑垃圾焚烧发电一厂由一家名为威立雅环境服务的外资公司进行运营。2015年合同期满后,威立雅公司将不再运营李坑垃圾焚烧发电一厂。经营权将转到广环投手中。广环投是广日集团根据市政府39号文获得广州垃圾处理板块投融资主体后组建的子公司。其成立后就立即介入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建设。
由于广环投暂时仍没有运营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经验,其特意把澳门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台湾籍老总挖来担任副总,意图借用台湾中鼎集团的技术作为支持。对于聘请台籍副总一事,广环投方面有关负责人透露,此举是想吸收管理焚烧发电厂的先进经验,使李坑二厂和李坑一厂都能有一个新的高起点。
“垃圾处理绝非暴利行业”
此前,专家学者们对39号文的质疑中很重要一点是,该文涉嫌将公共项目私相授受给国有企业,造成了垄断,并可能引起垃圾处理费用、水费、燃气费的不合理涨价,最后影响公共利益。
对此,广环投方面有关负责人近日首度对媒体发声,称“垃圾处理绝对不是暴利行业,只能说是‘保本微利’”。理由是广环投在建设李坑二厂过程中要承担很重的社会责任。“建厂花了10亿,但周边的环保搬迁要花18个亿,另外还有2亿要花在厂区周边的公益项目上。例如厂区周边未来要建设开放式的生态环保公园,这块也是要由广环投来出钱。”
该负责人还表示,有别于以往BOT项目一次性签订多年承包经费的做法,广州市政府划拨给广环投方面的垃圾处理费要每年审核一次,经过市城管委、财政局、物价局三个部门按照当年垃圾量进行审核,再在每年3月交市人大审议,“根据处理成本核算收入,不可能有多余的油水”。
如此一来,垃圾减量是否会影响到广环投收入?广环投是否会认为垃圾还是不分类减量更有利可图?广州市生活废弃物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解释,当年垃圾量多,每吨的垃圾处理费会压低,垃圾量少,每吨的垃圾处理费会相应提高,总之会维持企业的正常生存。
■声音
政府应进行公开招标
广东省社科院教授丁力:问题不在于有没有暴利,而是政府该不该这样去配置资源。政府应该公开招标,让市场上最有能力的企业来做,而不是自己组织国有企业来做。所谓市场经济,就是任何企业都只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回报,而不是通过特权或者权力获得回报。国有企业通过政府的权力获得特许经营权,市场竞争不公平,把公平的市场经济给破坏了。
依托国企也无可厚非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在不久前的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就透露出,39号文所涉及的行业将对民营企业开放。我想,在民营企业有浓厚兴趣参与之前,这些工作还是要做的,那么依托国企,包括广环投这些企业,我觉得这是无可厚非的。不过,他们要受到社会各界的监督,基本做到有盈余,而不是暴利。因为,这些工作毕竟是政府交办,还是带有一点垄断的行为。如果有民营企业对这些行业表示有兴趣,有实力,并正式提出了申请,政府可以通过招标让他们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