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时代的小区如何迎接汽车时代的来临?
(2012-11-04 23:04:25)
标签:
棠德花苑停车场解困房单车时代汽车 |
热焦点评(12-250):单车时代的小区如何迎接汽车时代的来临?
彭澎接受《新快报》采访
题外话:中国许多城市的小区建于单车时代,当时只有单车棚。后来汽车发展了,人们纷纷弃单车用汽车,单车棚通通拆了,汽车甚至挤上人行道、草坪、广场等等,包括解困房小区也是如此!现在有提议重新恢复单车出行,那要不是恢复单车棚呢?越来越多挤占休闲空间的汽车如何停放呢,是不是应该推倒一些建筑来建停车场呢?
1000个车位要停3000辆车 棠德花苑小车越来越多
每天晚上,没有月保卡的车主只能在大门口等到有空位才能入场停车。新快报记者周达标/摄
小区居民因休闲活动空间被挤占向本报投诉,专家称应拆掉一些建筑来建大型停车场
位于天河区棠下的棠德花苑曾经是广州最大的解困房小区,规划时候并没有考虑停车位,随着经济发展棠德花苑拥有小车的业主越来越多,停车位的划分也颇受争议。近日,有棠德花苑居民向新快报投诉称,如今公共场所都被划成停车位,使得居民活动空间被大大压缩。新快报记者为此采访了棠德花苑管理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小区在册登记有近3000辆车,目前却只有1000个车位。
居民投诉
小区到处都是车,我们没地方跳舞了
年逾五旬的李先生是拆迁户,2002年从越秀区搬到了天河棠德花苑。李先生说,刚搬过来的时候棠德花苑还比较偏僻,很清净,公共空间大,家里的老人很喜欢。“我爸爸每天早上练太极,妈妈晚上跟着街坊跳舞,我喜欢在小区里散步,我觉得这里生活也很惬意。”李先生说,但从2005年开始,小区里面的车多了起来,有些人乱停乱放,影响了通行,物业管理处就在路边划了停车线给他们停放。
随着车辆的增加,停车线越划越多。41岁的吴姨在棠德花苑住了10年,吴姨说她们有一个20多人的跳舞团,以前每天固定在小区东侧草坪旁边的空地跳舞。在2009年此地被划作停车位,于是被迫更换地点,到了中央通道靠北的空地,然而跳了不到三个月该处又被划了停车线,现在跳舞只能围着汽车跑了。
记者走访
南门:四车道的棠德南路被堵得水泄不通
10月24日傍晚6时许,新快报记者来到棠德花苑南门看到,在原本只有双向四车道的棠德南路,准备进小区大门的车从东西两个方向毫无规则地涌过去,整条路堵得水泄不通。在棠东东路执勤的协管员见状,迅速小跑过来,引导车辆疏通,并且禁止没有月保卡的车转弯。而没月保卡的车就排在路边,占据了一条车道,同样对交通影响严重。记者驾车时看到,棠德南路的车龙东边排到了泰安北路、西边则排到了科韵路与棠安路交界处。
小区里面,记者见到道路两边都划了停车位,并停满了车,路上虽有老人家带着孙子散步,也有年轻人在打羽毛球。“这个时候很多车都在找车位,车速很快,有一次在转弯的地方差点被一辆小车撞了,所以得十分小心。”在棠德花苑经营士多的小吴对记者说。
西门:排了4辆车等候20分钟进不去小区
晚上10时,新快报记者再次来到棠德花苑,此时,棠德南路的塞车现象已有所改观,但人行道和空地上,不管地下有无停车线都车满为患。而小区里,有些车干脆直接摆在马路中间。
在小区西门,正排着4辆小车等待进门,排在最前面的是张先生。据张先生称,他下午送女儿去医院看病,到晚上9时30分才回到小区门口,因没有月保卡所以不能进门。排在张先生后面的是陈先生,“才20分钟而已。”当问及等候了多长时间,陈先生笑了笑告诉记者,以前等的最长有三个小时,晚上7时30分到小区门口,直到晚上10时30分才进去,中间还不敢离开。
既然都是业主,为什么没有月保卡呢?“管理处不发月保卡,我们也没办法啊!”张先生和陈先生异口同声地说,他们早在一年前就向管理处申请月保卡,但管理处说车位已满需要排队轮候,如今一年过去了仍然没有轮候到他们。
小区内:居民盼闲置草坪改建休闲场所
记者走访时还发现,在棠德花苑小区里有一个硕大的草坪。街坊曾先生告诉记者,这样的大草坪在棠德花苑一共有两个,每个面积都上万平方米,现在东侧的草坪被围蔽改建地下车库,而西侧则仍然保留。“这两个草坪,原来是说要再建楼的,但如果建楼的话棠德花苑就变成城中村一样了,所以当时很多居民都反对建房。”曾先生说,假如草坪能开辟成休闲场所,让居民在里面散步、打打羽毛球之类的,居民就不用在马路上跟车抢道,也就没那么危险了。
小疑惑
既是解困房小区怎会有这么多车
棠德花苑曾经是广州最大的解困房小区,目前一共有9000多户人家,既然是解困房,怎么还会有这么多车呢?
棠德花苑物业管理处负责人童先生解释,棠德花苑始建于1996年,从1998年开始分批入住,入住的对象有几种,一是没有搭上最后一批福利分房的企事业职工,另一种是各区的拆迁户,还有一种是生活贫困的人。经过十几年的拼搏发展,有些家庭的经济条件比以前好了,可以买得起车,也有些人把房子卖给了有车的新广州人,后一种是棠德花苑车辆的主要来源,所以棠德花苑有这么多车也就不奇怪了。
管理处回应
草坪改建休闲场所必须得到业委会同意
10月25日上午,新快报记者来到了棠德花苑管理处,负责人童先生接受了新快报记者的采访。
“业主所反映的问题,其实也是我们一直想解决的难题。”童先生开门见山地说,棠德花苑目前一共9000多户人家,在册登记的车有近3000辆,可建设之初没有考虑停车位,目前只有1000个车位。为了保证小区的道路顺畅,以及居民有足够的生活空间,管理处采取了一些措施,如严格执行月保卡出入制度,清理不合格月保卡等。同时,小区还在新建停车场,目前原来东侧草坪已经被围蔽修建地下停车场,可以提供300多个车位,缓解紧张的车位之争。
针对居民反映的草坪为何不能改建成休闲场所。童先生表示,改变小区公共面积的功能,必须得到全体业主或者业委会的同意,目前业委会正在选举,希望新的业委会能够对此给出指引。
专家建议
彭澎:应该拆掉一些建筑,用来建大型停车场
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表示,不单是棠德花苑,很多旧城区和城中村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一方面是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则是居民生活空间的不断压缩,要彻底解决这个矛盾,惟有切实增加停车位才是可行之道。
然而在现有的空间下,增加停车位谈何容易!彭澎表示,建停车场必须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比如将现有的某些公共地方改变其功能,甚至拆掉某些建筑建设大型停车场,建成大型的公共停车场。但拆掉某些建筑必然损害了该建筑所属人的利益,如何来协调这个利益呢?这就是政府所要考虑的问题了,因此政府对这个问题要早作准备,是否可以给利益相关人给予适当的补贴还是采取其他措施,比如拆掉原来的三层旧房,建一栋6层的房子,底下三层用来当做停车场,上面三层给居民回迁,这样来切实增加停车位,既满足有车一族的停车需求,也不影响居民的生活空间。
(作者:周达标 实习生 何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