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有轨电车热”要因地制宜
(2012-10-27 22:43:27)
标签:
交通运输广州有轨电车brt轨道 |
热焦点评(12-244):各地“有轨电车热”要因地制宜
彭澎接受《羊城晚报》采访
题外话:早些年,有轨电车被当作“落后的交通工具”相继在许多城市被淘汰了。而今,在各种地铁、城际、轻轨等等轨道交通大行其道时;在路面交通崇尚专用道、BRT时,有轨电车重出江湖,让人感叹河东河西!但对一直对BRT持异议的我来说,我敢说有轨比BRT好,尤其是在经济性上可以弥补地铁的劣势。
无需国务院审批算时间账很实惠
2012年10月26日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讯 记者黄宙辉报道:25日,广州海珠环岛新型有轨电车首段试验段工程开始第一次环评公示。这是继佛山、珠海、深圳之后,广东又一城市提出要建有轨电车。一时间,有轨电车成了各城市争相开建的“香饽饽”。
为何有轨电车突然受到如此青睐?各地专家均认为,在诸多公共交通方式中,有轨电车有其独特优势。与公交车相比,有轨电车速度快,运量大;与地铁相比,有轨电车的工程建设周期短,每公里造价低;有轨电车运行依靠电力驱动,更加节能环保;有轨电车的噪声比公交的影响还要小等等。
此外,有业内人士表示,有轨电车项目只需经当地市政府审批,而轻轨、地铁都要经国务院审批,从时间上算账,建有轨电车的确“实惠”。
也有专家指出,有轨电车其实也有缺点,比如,它需要在地面铺设轨道,可能遇到拆迁难题;它占用部分路面资源,也可能加剧车与路的矛盾。
广州已有地铁运营线路8条,刚刚又新批了7条地铁新线,中山大道又有BRT,不少市民提出疑问:建有轨电车是否存在重复建设之嫌?对此,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院长王炜认为,一般来说,高峰小时客流量3万人次以上可以考虑地铁,2-3万人次可以考虑轻轨,而1-2万人次比较适合BRT,1万人次以下普通公交应该可以满足,5000-1万人次可以考虑有轨电车模式。有规划专家认为,作为大运量交通工具的补充,发展有轨电车有助于改善公共交通出行。
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提醒,不能为了“配齐”各种交通形式而想方设法去挖掘一切快速交通工具,一定要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