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沙开发,制度比优惠更重要

(2012-10-12 14:04:03)
标签:

南沙

港澳

制度建设

优惠政策

杂谈

问政风暴(12-122):南沙开发,制度比优惠更重要

彭澎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

 

题外话:南沙开发,大家都对能给予多少优惠政策寄予一些期望,但在特区不特的时代,全国普遍推行“国民待遇”、公平竞争,靠优惠政策显然难以让其他地区服气,这也是南沙新区规划批复推迟的主要原因。至今到底能给南沙多少优惠政策仍不确定,于是大胆改革,借鉴香港、新加坡制度可能是一大亮点。

 

专家:不搞“体制创新”港澳人不会来南沙

20121011南方都市报 王卫国 刘其劲 吴广宇 李文 吴渤 徐艳 康殷 蒋生 徐凤 贺顿

粤港澳合作的新平台——— 这一定位被专家认为是南沙新区的最大亮色。这自然也是昨日国新办发布会上南沙区委书记丁红都解读南沙新区规划的重要内容。

南沙如何吸引港澳企业、人才等来发展?香港业界希望,在南沙规划中看到更多实实在在的优惠。有专家更直言南沙应该大胆进行体制创新

南都讯 昨日发布会上,国家、省、市、区四级领导都强调南沙新区在社会管理服务方面要积极创新。广东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秘书长周林生认为,省里给了南沙科学开发,从容建设八字方针,其实应该再加上四个字———体制创新,体制创新是南沙发展的灵魂。

周林生表示,粤港澳三地在经济方面的融合已经前进了一大步,但是在社会管理合作方面还有很大空间。南沙可以借鉴港澳的一些已经证明比较成功的做法,比如香港的一级政府扁平化管理模式。现在南沙的行政层级很多,区区几十万人口就有几级政府在管。

此外,南沙还可学习香港的社区自治。我们的社区自治基本上还是街道派出机构在管理。而在香港的社会建设中,社会组织、公益组织、行业协会和慈善组织发挥着巨大作用,很值得我们学习。比如,香港的晚会筹资功能非常强,很多钱都是经济组织捐的,用于公共服务,而我们正相反,是政府掏钱让资产变成市场资产,而不是投向公共服务。

如果这些不创新,港澳人口不会来南沙。周林生认为,要吸引港澳人口来南沙居住,就要在人口管理模式上向港澳学习,破除农村和城市的界限,给予相对均等化的服务。鉴于国情的关系,为防止南沙成为政策洼地,过于集聚人口,可以设置一些门槛,如交五年社保才能享受南沙居民福利待遇。

他特别指出,港澳人口往来便利应是双向的。不仅是港澳人口来南沙要便利,南沙人去港澳也要便利。这需要在出入境管理方面破题,形成双方面自由往来。

南沙如何与港澳合作

港澳合作已有直接对话平台

丁红都表示,与港澳的合作方面,南沙已有了参与直接对话的平台,并列出了五个对接层面:基础设施、营商环境、港澳专业服务机构与南沙的合作、公共服务领域的合作、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丁红都坦言,南沙现在的人气还不太旺,因此近期想拿出一些行动,主要是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国际教育、高端医疗、科技创新平台、文化创意、中小学、医院等设施的建设。

将引进港澳医疗执业人员

昨日的发布会特意提到,允许港澳地区的建设、医疗等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持港澳地区许可(授权)机构颁发的证书,经备案或许可后在南沙新区开展相应业务。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认为,这也就是将港澳的专业医护资源引进南沙,对广州及广东的公共服务业提升有示范意义,我们都知道,香港不管是公立还是私立医院,服务质量、管理体系都值得内地借鉴

林江指出,营造舒适、悠闲的居住环境也有助于吸引人才。一直说南沙要发展现代服务业,这些服务业带来的不是高投资的大项目,而是人才、是理念,要留住人才,打造优质生活圈很重要。

鼓励与港澳高校合作办学

朱小丹透露,将鼓励和支持南沙新区开展国际教育合作试验,探索创新内地与港澳及国际知名高校合作办学模式,在自主招生、课程设置、学位授予等方面给予更大的自主权。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郑天祥表示,合作办学有基础但难度大。现在已有不少香港高校与各地高校合作开办的培训班,但多为短期班,无学位。教育的口子很难开,毕竟两地制度、观念差别大,可以先两地高校合作开办试点班,根据效果来调整、磨合。

林江提出,只合办高校不够,中、小学教育跟上了,才能留住人才。郑天祥也提到,可将重点产业相关的职业学校移进南沙,如广州黄埔的一个航运专科学校,若搬到南沙,可就地助力南沙的高端航运服务业。

待破题

关键词:产业发展

临港产业要避免低端化

在昨日的发布会上,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丁红都表示,南沙的产业已经有了相当基础,下一步重点在先进生产性服务业方面做好文章,打造出一个代表广东和国家参与世界竞争的产业高地

具体包括哪些产业?丁红都一一道来:用海洋经济和智慧型经济为主线,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强化与港澳的金融保险、文化创意、研发设计、航运物流、休闲旅游这些服务业的合作;充分发挥临港区位优势,加速临港工业,如汽车、船舶、重大装备这些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我们现在也对世界500强、央企和大型民营企业在南沙的集聚做了一些工作,争取近期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举措。丁红都说。

专家对南沙的产业布局态度审慎。郑天祥提出,南沙的临港产业要避免低端化,他说,南沙港吞吐量已相当巨大,但只做运输仓储,与香港比并无优势,且附加值低,现在完全有条件发展高附加值的航运服务业,如航运金融、保险,船舶登记、船舶的交易和仲裁等。

彭澎指出,具体的财税优惠,南沙规划中并未明确、落实。规划中提到要借鉴港澳新加坡等地住房保障制度,提到核心湾区通关合作示范区、游艇两地牌等,但均较为模糊,未有细则。

关键词:交通枢纽

南沙机场应瞄准商务定位

南沙如何从区位的几何中心变成整个区域几何中心?我们要从这方面做文章。丁红都表示,目前,南沙有21项相配套的工程正在开展,涵盖了水、陆、空,包括南沙港的三期和江海联运码头项目,陆运方面的快速轨道、高快速道路、疏港铁路、地铁4号线的延长线,以及空运交通的商务机场。

交通枢纽方面,已经设定了南沙三大交通枢纽———庆盛、万顷沙、南沙港,这样形成海陆空的交通体系。丁红都说。郑天祥向记者谈起南沙商务机场的规划,他表示,在南沙建广州第二机场并无必要,白云国际机场五条跑道已足够,南沙的机场可专用于商务机、私人飞机等轻型机。

对于目前的选址———万顷沙三明岛,郑天祥并不赞同,他说,三明岛虽平坦,无拆迁负担,但邻近南沙湿地公园,若建机场,对航行安全与湿地鸟类生存都有影响,而且万顷沙几乎没有基建基础,机场和配套交通设施投资太大。他建议商务机场改址庆盛附近,有高铁、地铁交会,条件更充分。

关键词:土地管理

南沙发展能否不靠卖地?

朱小丹昨日表示,在推进行政管理、土地管理和海洋管理等政策方面,支持南沙新区积极探索。丁红都昨日曾表示,对于南沙开发建设的模式,已研究了一年,现在基本上形成了一些新的想法,主要是用什么样的融资平台,如何让土地的开发最大限度地节约、集约化,保护好南沙的生态环境

究竟是怎样的新模式?能否摆脱土地财政的传统模式?专家不无担忧。土地利益牵涉太大,南沙开发若无特别的资金来源,只能走土地财政老路,到时只能是房价高涨、开发商赚个盆满钵满,征地过程矛盾重重,郑天祥说,南沙发展的资金来源尤其重要,地方政府若不靠卖地开源相当不容易,靠外资?要能吸引过来。靠国家?有限。靠民企?规模太小

关键词:四级协调

协调机制是否有效灵活?

昨日的发布会透露,南沙开发,将建立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国务院有关部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广东省、广州市等各方参加的协调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

这个协调机制纵向涉及四个级别,横向涉及粤港澳三地,比较复杂纠结。彭澎担心其运作起来不便利,说重大问题要报国务院,可能因为涉及了两种制度,但哪些属重大问题?怎样判定?怎样灵活处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