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在东山口建医疗城还应该听规划专家的意见
(2012-10-11 17:35:17)
标签:
东山医疗中心医疗城健康产业杂谈 |
问政风暴(12-120):广州在东山口建医疗城还应该听规划专家的意见
彭澎接受《新快报》采访
题外话:广州在东山口建“医疗城”好象很少有城市规划专家出来说话,是集体沉默还是没人找他们咨询?好在中山大学在舆论压力下表示北校区搬迁还只是谈一谈,显示了还可以理性考虑的动向,廖厅长也在赞成之余有所反思,意见领袖们则保持了一贯的质询态度。决策一定要科学,否则政绩工程也走不远。
好处:整合资源可为患者省钱
问题:交通已那么堵怎么解决
日期:[2012-10-10]
各路专家热议广州医疗中心建设
把脉“医疗城”
广州医疗中心的具体规划尚未公布,但民间已热议起来。到底一个涵盖了众多顶尖医疗机构的医疗中心,它的出现将带来怎样的效益,又可能有什么问题需要考虑?广州市城市规划、社会发展、医疗管理等方面的专家以及市民都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新快报记者 陈杨 见习记者占文平
●效应
1有利于产生品牌效应
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立勋认为,从功能角度而言,建立广州医疗中心是合理的。“众所周知,目前东山口这里有中山一院、省医等各大知名医院,实际上已经是高尖端医疗集中的地方。”李立勋说,在现有医疗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并优化,使之水平地位更上一个层次,容易产生品牌效应。
2整合资源可减少不合理费用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认为,若能真正实现有效的医疗资源整合,不但可以避免资源浪费,还会带动支付制度的改革,市民看病将更加方便。
“例如,整合PET诊断中心等现代大型设备诊断中心,心导管诊断治疗中心等,这种合并同类项将大大地方便患者就医,减少资源的浪费。”廖新波表示,医疗资源的整合和专科越专还会带动支付制度的改革,也可以对临床路径的选取提供更多的证据。这样一来,医疗费用支出标准化了,患者的实惠就增加了,不合理的费用也就减少了。
●问题
1选址东山口,交通拥堵如何解决?
针对医疗中心建立的地点——东山口,不少市民都有这样的疑问:选在这里,是否合理?目前拥挤的交通该如何解决?
廖新波说,粗略计算在东山口一带每天的患者流量就有4万人次,而与这4万人相伴的少不了10万人次。南方民间智库副主席、广州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也认为,医疗中心的建立或引发更加严重的拥堵。“现在来看,这块区域的交通有点堵。若把学校迁出建医院,那未来的车流量肯定更大。”彭澎分析,目前看来,东山口区域能用来建停车场的地不多,而道路扩宽或增加的空间也有限,因此,建立医疗中心时,交通如何应对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2资源整合,如何突破制度及利益壁垒?
“共建共享”是医疗中心建设的一个核心词汇,然而如何合理有效整合资源则是个很大的考验。
廖新波认为,资源的有效整合,首先应该根据各医院已有的资源进行功能的分工,合并同类项,放弃自己不擅长的科目。“例如某医院的心血管专科、眼科专科技术已相当成熟,那就继续承担这方面的医疗服务,做大做强,而其他各院这些科室的人员是否可以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团队?”廖新波说,其次是公立医院的私人产品(如VIP病房)需剥离出来,交给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来办。
廖新波坦言,这样的整合需要很大的突破,因为里面涉及省、部、市医院之间的壁垒,三级医院评审制度的改革,以及医生社会化等各项重大体制改革的命题。
3建医疗中心与医疗均等化如何平衡?
彭澎表示,目前无论是旧城改造,或是新型城市发展,都以“抽疏”城区、向周边新区发展为趋向,以便减少中心城区人口密度、交通压力,使资源合理分布,服务更广大的市民。而广州医疗中心的建立似乎与此发展趋势有冲突,也不大利于医疗资源均等化。
另外,目前全市的健康医疗项目很多,番禺有广州国际生物岛、南沙有国际健康城、萝岗有国际医疗城等。“这些项目的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复、交叉。”彭澎认为,若医疗中心用力较猛,可能会使得其他地区的项目发展受限,若平均用力,又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如何平衡需认真思考。
网友语录精摘
建医疗城应先建大型停车场
@Expired粽:医疗城,恰恰是应该建设在城市外围。既能更好地规划医疗机构周围的交通和环境,也能完善附近社区的医疗设施,吸引居民向城市外围转移,有利于解决市中心拥堵等一系列问题。
@政协委员韩志鹏:这里作为中心城区已经集中了大批的、优质的医疗资源,而其他地方明显“看病难”,这不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取向,也不利于缩小中心城区与非中心城区的差距。还有,不利于从功能上疏解广州的交通困局。
@医生哥波子:医疗城的建立必须是:医疗资源整合+旧城改造+体制改革,而不是列强瓜分和势力划分。
@广州陈扬:黄沙水产市场、濂泉路服装市场、一德路海味市场、同德围货运市场……哪里有大型专业市场哪里就成塞车黑点一塞一大片。现在东山口要建医疗城了,请问规划局:路在哪里?
@国标2011:现在东山口几个医院停车位不多,大部分的车全停在马路面,搞到中山路、东川路天天塞车,我想应建几个大型停车场,再建医疗城。
他山之石
美国德州医学中心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医疗服务、科研教学及培训中心,共有相关医药卫生机构49个。2007年的官方数据表明,德州医学中心占地1000英亩,拥有6500张床位和600张童床,注册护士、技师和临床护理人员超过26000人,志愿者13500人,每天有16万人在医学中心生活和工作。每年有超过550万病人,其中有1万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病人,4.7万个停车位还远远不够使用。据估计,德州医学中心对于德州大约有一百亿美元的经济贡献。
上海国际医学园区
它以现代医疗服务业和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为核心,以打造高端医疗服务集群和高科技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相关产业基地为目标,位于浦东的心脏位置,毗邻张江、依托两港,毗邻上海迪士尼乐园。
截至2011年,园区已吸引了包括西门子、德尔格、安络杰、科文斯、上药集团等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知名企业百余家。在现代医疗服务产业方面,承接了公立医院改革所剥离的医疗特需服务,包括国内首家“建、管、用”分离模式的高端盈利性医院——“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此外,上海同济宝隆医院、上海伊丽莎白国际妇产医院、德舟国际医院等数家中外合资高端医疗机构也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