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地球添“绿” 公益林在行动
(2012-09-02 14:21:08)
标签:
库伦旗公益林二氧化碳绿化造林杂谈 |
热焦点评(12-196):为地球添“绿”
彭澎接受《民营经济报》采访
题外话:除了政府绿化造林之外,民间组织、企业也开始关注公益造林来了,这自然是好事,但政府可以帮助公益林做些什么呢?民间组织、企业各自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民营经济报2012-08-31 ■本报记者 王润珠
不知道你有没听过这样的故事?印度一位教授给大家算了一棵树的价值:若是按照一棵生长50年的树来说,其创造的市场价值可达300多美元,也就是1905元。但若是放在生态环境中,一棵树的价值就不止这么少了。该位教授估算,一棵生长了50年的大树,可以每年生产出31250美元的氧气以及2500美元的蛋白质,同时也可以减少大气污染62500美元,涵养水源31250美元,还可以给鸟类动物提供栖息等,这些价值加起来,一棵树的价值就放大了666倍,达到20万美元。由此可见,一棵树苗的潜在价值是十分惊人。
然而,随着人类开发的脚步日益频繁,很多树木被砍伐。当人们意识到小树苗蕴含的环保价值时,热衷公益的组织和企业,开始积极植树,。
民间公益开展百万植树
作为草根力量的民间公益组织,虽然力量微小,但总是以一点一滴的变化在唤醒着人们的环保意识。
由于过度开发和过度放牧等,内蒙古地区沙漠面积不断扩大,同时也导致了沙漠化以及沙尘暴等恶化环境产生。由此,成立于1999年11月的上海根与芽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了百万植树计划,希望能为内蒙古的库伦旗地区添加多一份绿色。网站上通过计算的方式,将种植树木能为地球带来多少绿化呈现出来。例如,一公顷的杂交杨树每年固定降低4万公斤二氧化碳。根与芽目前在内蒙的植树密度为每公顷1500棵树,所以每棵树每年要固定降低26.667公斤二氧化碳、每棵树十年的固碳量降低到250公斤二氧化碳。
根与芽组织的百万植树计划原本预定在2014年种下100万棵树,但是之后不断有企业参与支持这项公益林活动,100万棵的植树目标已于今年完成,足足提前了两年。
同时,根与芽还推出全民植树公益活动,仅用25块钱就可以捐献一棵树,网友们觉得很有意义。其中,阳光的bbccforever在微博就表示:上周末我在你们的淘宝店里拍下了40颗树,希望以此支持你们的百万植树计划。这个种树计划创意真好,还可以做为送朋友和孩子的生日礼物,即环保又是绿色消费。
而除了个人的力量在发挥作用外,一些学校环保组织、明星等也参与到植树宣传中。据了解,根与芽小组的学校已经从1999年的3所增加到了2008年的170多所。
企业为公益林“添”瓦
除了有民间力量的公益组织在召唤建设公益林外,企业对公益林的参与热情也是开始逐渐升温。
据悉,2010年,渣打银行参与到“百万植树计划”中,并希望以实际行动抵抗内蒙古沙漠化以及降低商务差旅的碳排放量。从2000年种下6000棵新苗,到2011年种下的20000棵。之后2011年7月以及2012年的7月,渣打集体再次前往库伦旗,并累计种植9万多棵树。渣打银行中国首席信息官兼环境保护大使陈立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项目中所种下的每一棵树在其生长过程中能净化空气中0.8吨的二氧化碳,也就是说9万1千棵树将净化约72,800吨二氧化碳。”在完成种植后,渣打的员工志愿者每年都会重返内蒙古的渣打森林,查看数目生长情况。除此以外,志愿者还会给当地的孩子们上环保课、给当地农民带来植树、农业生产的工具,进一步提升当地居民对环保的重视、增加他们在环保方面的技能和能力。
而除了在内蒙古行动外,渣打在华北地区也开始布局第四片公益林。本报记者了解到,该公益林将以种植樟子松和沙棘为主,而同时占地约为1000亩。对于这四片公益林的建设,陈立明指出:渣打将计划在9年之内完成种植9万颗树木的种植。
企业参与公益林活动,究竟能发挥多少作用呢?陈立明认为:企业参与公益林的建设是企业在环保上的自发、自觉意识。“渣打有一项非常特殊的‘碳税’,即每次员工出差都会额外支付70美元,用于支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和降低航空旅行‘碳足迹’。虽然在业务中我们不能100%取消对纸的消耗,但我们可以为社会种植更多的树木作为补偿。”
陈立明指出,种树不是一次性的活动,而是一种长期养护。让树苗长成森林,才能真正发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环境的作用。除了有政府免费提供土地外,选择好的合作对象以及和当地农民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据介绍,在渣打公益林中,是可以允许当地农民在树木之间种植西瓜、豆类、小米,其认为这样不仅不会因为种树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眼前利益,反而会帮助农民创收、改善生活。
除了渣打,其他企业似乎也开始慢慢意识到公益林对环境发挥的作用,花旗银行也同样参与到百万植树计划中,并从2009年开始,建立起“花旗生态林”。
纵观目前的企业环保活动,不少企业开始提倡低碳环保,有部分还会以植树做为企业文化构建的一部分。
记者了解到,无锡新区的“企业林”中,就有50余家企业参与,而每个企业预计将在年底达到种植树木150棵以上,那也就是说将多增加7500棵树木“落地”。另外,也有企业希望通过参与环保公益林建设为环境弥补一份责任,在江苏常州戚墅堰区丁堰镇就有一片公益林,是环境违法企业为生态做出补偿而建设的。
保险补贴来“护航”
根据国家林业局在8月提供的统计信息显示,到去年10月,全国已有25个省区市面向农户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抵押面积2450万亩,贷款金额221.4亿元。
除了在贷款上给予农户一定的支持,国家对于公益林保险保费补贴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本月初,财政部下发了《关于2012年度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财金[2012]80号),文件中除了提及到新增河北等8个省作为森林保险保费补贴区域外,还提及到保费补贴比例公益林在地方财政至少补贴40%的基础上,中央财政补贴50%;商品林在省级财政至少补贴25%的基础上,中央财政补贴30%。
据了解,广东省于2011年7月被财政部确定为森林保险中央政策保费补贴试点省份,同时2011年的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资金8134万元和今年前期保费5694万元也已先行拨付给广东省。今年3月,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广东省政策性森林保险试点工作方案》并启动试点工作。依据方案,广东省森林综合保险费率为4%。,不分树种和林龄每亩保险金额平均为500元。这也就是说,只要林农每亩每年投入2元保费,在保险期内,若因火灾、暴雨、暴风、洪水、泥石流、旱灾、冰雹、台风、暴雪等造成保险林木损毁,包括流失、掩埋、主干折断、倒伏、死亡或推断死亡等表现在内的直接经济损失,将由承保机构按照规定进行赔偿。
另外,据悉从今年开始,广东省将在韶关、河源、梅州、湛江、肇庆和清远6个地级市和部分省属林场先行开展为期一年的政策性森林保险试点工作。
尽管生态林有了保险护航,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有不少人觉得仍有顾虑,其中之一就是会否存在虚假承保的现象。在去年保险业情况通报会上,保监会有相关负责人就曾指出,在农业保险中,就有个别公司分支机构虚假承保农业保险业务。有公司假借农民的名义去投保,并在保险赔款中通过以获得虚假赔款套取中央财政专项补贴资金。因此不得不说,在公益林保险补贴的执行过程中能否阳光化也是一个值得令人关注的问题。
未来还需增加推广力度
即使有民间公益组织、企业、政府致力于公益林的建设,有不少网友还是认为要重要的还是全民环保意识。网友calvinxue在论坛上就曾认为:环保在于行动,行动得靠意识。
广州社科院研究员彭澎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民间组织参与公益林的建设多少还是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但是究竟在这个过程中能产生的多大效果可能还要打个问号。“我们当然是欢迎和希望更多的机构和组织,无论是民间的还是公有的组织,都可以来参加公益林的建设。”彭澎如是表示。
而对于有些污染企业通过参与公益林的建设来弥补自身对环境的破坏,彭澎强调,“对于污染企业,是必须要受到一定的处罚,不能以参与公益林的建设来取代其对环境的污染。”彭澎指出:首先对于污染企业要进行严厉的处罚,实在是没达标的要进行关闭。而要是企业的污染能改善、能减少排放同时也能接受相应的惩罚,然后再参加公益林的建设,也是一个好的方面。
彭澎认为,公益需要民间组织和企业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彭澎说,“因为企业的精力还是放在生产经营活动方面,由民间组织来牵头,企业去参与,这也是比较合理的,还是会发挥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