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规划蓝图为什么就落不到实处?
(2012-08-27 23:00:01)
标签:
岭南花园酒店广州博物馆广东画院城市规划房产 |
问政风暴(12-106):一些规划蓝图为什么就落不到实处?
彭澎接受《信息时报》采访
题外话:白云新城四大文化建筑改换区域,花园酒店前地下广场久拖不建,白天鹅酒店引桥议而不拆,广州大桥拓宽几起几落……广州的许多规划要不议而不决,要不不了了之,拆迁难搞是重要原因,而领导观念改变也是原因之一,当然可能还有利益博弈。如何让专家、社会公众能对城市规划发挥更大作用呢?新型城市化要在这里下功夫!
这些年市民追看过的规划蓝图……
2012-08-25信息时报
白云新城四大文化建筑规划1号方案。(资料图片) |
岭南之门效果图。 |
新中轴线南段区域
恒基投25亿元建“岭南之门”
●2010年7月,海珠湖南侧计划建岭南第一门
●2011年6月规划敲定
●2012年2月,项目签约
2010年7月,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城市设计发布,表示将在海珠湖公园南侧设计建超200米的地标性建筑——岭南第一门,作为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的南大门及岭南文化之门。岭南第一门初步预计200多米,除了有“门”的外形,还有“内涵”,“门内”配套有酒店、旅游观光、体育活动场、餐饮、地下停车场等,成为新中轴线南段地区的标志性景观节点,将与电视塔南北呼应,成为新中轴线南段甚至广州的地标性建筑。
规划公布后,岭南第一门因独特外观引起热议。在2010年8月份广州市规委会上,专家也就是否建岭南第一门进行了讨论。有专家提出,岭南第一门位置选点不是很理想。
但在2011年6月正式公布的新中轴线南段控规中,最终敲定要建岭南第一门。2012年2月海珠区在香港举行2012年新春恳谈会暨招商项目签约仪式,签约项目总额达240余亿元。其中,位于广州市新中轴线上、海珠湖南端的岭南第一门定名为“岭南之门”,将由恒基中国地产有限公司进行开发,项目总投资25亿元人民币。
白云新城区域
四大文化建筑“出逃”
●2009年初,确定规划图
●2009年9月,公布设计方案
●2012年8月,公布项目迁址
2009年初,广州市规划局确定了白云新城规划蓝图。同年5月,由市城建、经贸、文化三大领域12家单位组成的“超级”竞赛委员会开始向全球建筑设计所发出邀请函,征集白云新城内广东画院、广州画院、广州博物馆新馆和岭南文化演艺中心4大文化建筑设计方案。
2009年9月,广州召开白云新城文化中心区建筑群设计评审会,曾在“鸟巢”方案评审中担任评审委员会主席关肇邺也到场参与设计评审。当时公布的白云新城四大文化建筑展馆的8大方案中,处处能看到奇思妙想的影子,一号方案规划广东画院、广州画院为逸云,文化演艺中心为行云,广州博物馆新馆为憩云;这“三朵云”都将穿上中国传统“外衣”——木、石和砖,表现出岭南文化;四号方案在旱地挖出个内置小岛的大湖,再通过代表五羊城传说的五座桥和外界相连。
但在2012年8月,广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陆志强在向广州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汇报时公布了原定于白云新城文化建筑的最新选址:广州市画院拟迁往大学城的广州文学艺术创作中心,广州当代美术馆与广州博物馆新馆都将移址新中轴线南段。
金沙洲区域
沉香沙大桥前期研究力争今年完成
●2012年5月,有消息传出开始第一次环评公示
●2012年底,争取前期研究完成
●2016年争取建成
2012年5月,有消息传出金沙洲大桥扩宽工程已开始第一次环评公示,工程将在旧金沙洲大桥南侧新建单向3车道大桥,建成后金沙洲大桥将从原来的双向四车道拓宽至六车道,金沙洲交通之困有望缓解。
2012年8月,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主任会议组成人员接待代表日活动上,就沉香大桥和大坦沙大桥何时建设问题,市建委公共设施建设处主任科员贾娟介绍,沉香大桥涉及佛山南海,两地还需要进一步的沟通,而大坦沙大桥目前正在进行项目修编,今年3月份就有了规划,但该项目预计投资79亿元,数目比较大,需要根据财力逐步纳入实施计划。据了解,沉香大桥、大坦沙交通系统的前期研究争取2012年底完成,争取2016年建成。
环市东区域
花园酒店地下广场十数载未动工
●1999年开始讨论
●2009年,花园酒店门前建地下车行隧道的大方案被放弃
●目前没有动工迹象
从1999年就开始讨论的花园酒店地下广场,方案几经修改但仍停留在图纸阶段。
2011年8月,中大教授、知名规划师袁奇峰在微博上一句感叹“这是广州城建史上的奇案”,让这一工程的往事又浮出水面。据了解,作为设计师的袁奇峰参与设计了最初的花园酒店地下广场项目,计划将整个花园酒店门前的环市东路全部挖开建成立体隧道,地铁5号线占最下面一层,公交和社会车辆占中间一层,地面层则做成一个总面积达4.5公顷的地标式市民广场。
该方案提出后各方意见不一,区政府和市政府虽赞同方案理念,但担心建大广场必然引发大量的拆迁,实施难度太大;而环市东周边的部分酒店则强烈反对,指一旦建成大广场、激增的人流将严重影响酒店正常经营。
2009年,环市东花园酒店地下广场建设方案走出“复活”的第一步,考虑到拆迁难度大,方案进行“大瘦身”。花园酒店门前建地下车行隧道的大方案被放弃,改为仅在丽柏广场和华乐路新挖两个小型下沉广场,连通现有地铁通道的方案。该方案将在地铁出口布置8个绿化景观,并将给周边地区新增地下车位600余个,预计将分两期进行,亚运之后才能开工。
昨日,记者走访了花园酒店一带,发现丽柏广场和华乐路均未看到有任何围蔽施工地下广场的痕迹。一位在丽柏广场上班的工作人员认为,连通丽柏广场和地铁通道不太可能。而附近一家报刊亭的阿姨则说:“没搞,说了十年了也没搞。”
拆迁等原因造成“难产”需修改规划
在广州市已公布但尚未能最终落地的规划中,其中有部分主要原因是拆迁难,比如花园酒店地下广场、广州大桥拓宽工程、白天鹅引桥和恩宁路规划等;部分主要原因是规划的地标性建筑本身存在争议,比如白鹅潭摩天轮和钻石大厦等。而在已落地的白鹅潭酒吧街,又因为管理问题造成规划无法很好实现。
对于由于多方面原因致使规划落地期长、多次修改规划问题,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彭澎认为,中国发展比较快,城市发展不断在变化,计划永远不如变化快,这就要求规划要有前瞻性。十几年的规划如果今天还没实施,再要用起来一般问题都比较大,需要进行修改。也有规划已经落地,但由于拖的时间比较长,时效性已经不同了,可能原先设想跟现实有出入。规划可以修改,但修改过程必须有一定的公开程序,要经过规委会进行专家论证和社会公示等环节。
彭澎称,现在地区的规划,往往有一种趋势,好像不标新立异就显示不出水平,但实际上很难落地。政府在做地区规划时,最应该的是先设计好路网,然后再去考虑卖地和地标建筑等问题。
此外,城市规划也要站在全市全局上有大统筹,比如超高摩天大楼是集中在某个区域建设,还是每个片区都搞一个,这些问题必须有统筹。否则每个行政区出于招商引资利益驱动,都想在各个区域内摆一座摩天大楼,这样广州的天际线会显得凌乱。事实上,不是每个区域都需要建地标的,地标也不是光有摩天大楼一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