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堵不仅要遏制增量还要针对存量
(2012-07-20 22:09:06)
标签:
广州限牌限行行政手段拥堵费汽车增量房产 |
财经周评(12-31):治堵不仅要遏制增量还要针对存量
治堵不仅要遏制增量还要针对存量
金羊网—新快报 2012-07-19
■彭澎
最近发布的广州市交通运输研究所的一份报告建议实施单双号限行、开征拥堵费,一时又引发议论纷纷。其实,在去年初发布并征求意见的《亚运后广州中心城区缓解交通拥堵方案(讨论稿)》提出的30项治堵措施里,这些措施已经包含在内。挺有趣的是,当时大家都认为这些措施“太虚”,并质疑为什么不限牌,包括最近一些反对突然限牌的人士。官方回答是广州还没有北京、上海那么堵,所以暂时不考虑限牌。
而今,这些30项措施里早就提及的措施再次引起讨论,是因为原来30项措施里没有涉及的限牌突然“由无变实”,而这些曾被指责“太虚”的措施也可能“由虚变实”,原来的指责者仿佛就有点“叶公好龙”了。
按照交通所的预测,若按照此前广州汽车增长速度,到2015年广州小客车拥有量将达到259万辆,加上小货车、大货车等,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338万辆,接近广州交通极限。那么在原先征求意见的30项措施中还有哪些是可能采取的呢?我想,治堵得考虑三个维度。
治堵的第一个思考维度是存量与增量的关系。目前出台的限牌是限制住了增量,大约将年度增量由30万台左右控制在12万台,从而延缓了“交通极限”的到来。因为据有关说明,按目前年增长速度19%计,两三年内汽车拥有量会翻一番。现在“水龙头”关小了,但我们必须判断当前广州交通是否拥堵。据有关说明,一些路段车速仅20公里/小时,属拥堵情况。也就是说,即使增量控制住了,存量的堵塞还得有新的措施来治理。何况限牌后的增量并没有完全停止,每年12万台新车上牌,也会增加交通压力。因此,如果说限牌是针对增量采取的措施,那么拥堵费、单双号限行等措施就是针对存量采取的措施。
治堵的第二个思考维度是经济与行政的关系。无论是针对增量还是存量,都可以采取经济或行政手段,也可以双管齐下。如限牌本身是行政手段,但其中的摇号又更加为单纯的行政手段,竞拍是限牌这个行政手段中的经济手段。单双号限行是行政手段,征收拥堵费则是经济手段。此外,还有根据路段收取阶梯式停车费,外地车分时段、路段限行等等经济的或行政的手段。据北京官员分析,限牌有效果,但更有效果的是阶梯式停车费,许多车主每月驾车增加了几百元停车费很心痛,于是改用地铁、公交。但问题是北京的地铁、公交够便宜!
治堵的第三个思考维度是长期与短期的关系。回过头来看,去年初广州征求意见的30项措施,涵盖了“建、限、管”三个领域。不少市民认为“方案太虚”。而针对特定路段限行,有专家认为只能作为“非常态化措施”;针对收取拥堵费,有专家认为只能作为“不得已的措施”。那么,还有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呢?专家们提出的城市功能布局合理化、公交地铁优先、政府搬迁、人口抽疏、专业市场搬迁、限公车等等,都很有见地,就是不能“立竿见影”。而且,当前广州交通拥堵几乎也到了“非常”要“不得已”的地步了!
(作者系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