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焦点评(12-90):日本媒体关注广州垃圾处理问题
彭澎接受《读卖新闻》采访
题外话:读卖新闻上海支局局长在广州支局的协助下,就广州垃圾处理的情况与本人进行了交流。记者两三表示当年日本进行垃圾分类也有一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在我看来,番禺选址离开会江改为大岗,以及同时公布全市六个选址,同时全面推行垃圾分类之后,反对的声音小了很多。绝对反对焚烧的少数人,坚持分类可以取代焚烧者似乎难以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毕竟再怎么分类,还是有不可回收的垃圾存在。而且,分类不可能立马见效,但垃圾围城已经相当严重。
广州垃圾处理面临的问题,曾经是其他国家面对的问题,也将是中国其他城市面对的问题。焚烧与分类同时推进是广州的最后选择,其他城市可以早早开始分类才对……
焚烧处理厂的反对运动 分类垃圾还没落实
2012年5月4日
日本读卖新闻
广州
角谷志保美
走在受垃圾问题困扰的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垃圾的产生量连年增加,市里也曾计划建设大型焚烧设施,但因为住民的反对所以暂停了。垃圾的分类回收也还没有广泛落实。市里上个月再次发布了关于分散配置垃圾焚烧设施的计划,还是有反对的声音。
广州南部的番禺区。从一座现代的办公大楼边上开车进去5分钟。沿着坑坑洼洼的路一直走进去,矿山一般的垃圾填埋场出现在眼前,让人几乎不能呼吸的恶臭扑鼻而来。从市里面过来的一辆辆货车装着塑料、玻璃、生活垃圾等,将所有垃圾全部卸在这里。
根据本地的媒体报道,拥有约1270万人口的广州去年日均产生1.8万吨左右的垃圾,预计到2015年这个数字将达到2.27万。市内现只有一个现代化的垃圾焚烧设施,日均处理能力约1000吨。大部分的垃圾只能被填埋,这个做法是否对地下水等产生影响还不好说。
“我知道垃圾填埋是个问题。但是,在家的附近建设出一座垃圾焚烧厂,如果没有进行分类的情况下直接将垃圾扔进去焚烧的话,将会产生大气污染,到时候会影响生活的。”住在番禺区的女性公司职员(33岁)强调。
2009年秋天,曾经有过在番禺区建设大型垃圾焚烧厂的计划。计划建设地离这位女士的家只有5公里左右的距离。那里很多年前曾经有个小型焚烧炉。
“虽然是小型焚烧炉,但因为风向的关系会传来臭味,灰尘也会飘散落地,情况挺不好的。地下水也受到了污染,影响了农作物的发育。”住在距离约1.6公里的村落的男性(72岁)回想道。
该区的住民也发起了一波接一波的反对运动。采访中提到的这位女士也通过互联网,查找了很多日本、德国等先进国家关于垃圾回收和垃圾焚烧厂等相关的资料,并向市里提出了质问的意见。
当初持“在安全性方面完全没有问题”强硬态度的有关部门,在接访日的时候迎来了用理论武装起来的数千人的群体性集会以后,在09年末正式表明计划被暂停。在原定建设地还留着当初小型焚烧炉的建筑。墙壁上写着“不要早死”等字眼,表明了他们反对建设大型焚烧厂的激烈的态度。
另一方面,2010年开始了以可燃/不可燃等标准进行的垃圾分类。但是,由于标准不统一、向住民宣传不足等原因,这次分类活动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果。面临着垃圾排出量不断增加的压力,广州市于今年4月份发布了在广州六个郊区各建一个垃圾焚烧处理厂的计划。
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强调说,“垃圾问题已经到了非得解决不可的状态。我认为有必要将垃圾分类回收以及建设焚烧处理厂同时进行。有关部门应该多花时间跟住民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