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焦点评(12-19):海珠生态城要体现“新型城市化”
彭澎接受《南方日报》采访
题外话:建设海珠生态城的意义,一是保护万亩果园,这是与白云山遥相呼应的广州“南肺”应该严加保护;二是探索新型城市化的新路,关键是信息化与生态化,要从天河发展新城的模式中吸取教训,切忌搞石屎森林!
最担心把海珠生态城搞成房地产概念,虽然它确实能带动房地产的发展!
专家热议海珠生态城建设
别把生态城建成石屎森林
海珠近两年兴起的T.I.T创意园广受好评。陈辉 摄
“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海珠生态城的基本框架!”在昨天闭幕的广州市委十届二次全会上,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点出了未来几年广州城市规划建设的“大手笔”——海珠生态城这一全新概念,力争把海珠建设成“生态城市示范区和建设花城水城绿城的样板区”。
广州市上世纪90年代规划天河,21世纪头10年规划珠江新城,未来十年,广州城市建设的重心将转移到琶洲、海珠。
海珠生态城的内涵是什么?怎么建?有专家指出,海珠生态城应以“生态”引领“城”,把保护生态放在第一位,否则会犯下历史性错误。
为什么要建海珠生态城?
“城市发展方式从‘摊大饼’走向‘精雕细刻’”
广州市新城市中心的发展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广州规划天河;21世纪的头十年,广州规划珠江新城。目前,天河商圈和珠江新城CBD已颇具规模。去年底,广州市委市政府召开琶洲开发建设现场会,明确提出“未来十年广州城市建设的重心转移到琶洲地区”,直至此次市委全会明确提出规划建设“海珠生态城”,海珠作为下一个城市中心隆重登场。
这一切其实早有端倪。广州新城市中轴向南延伸,在海珠绽放出新的华彩——从“小蛮腰”,到海珠湖、万亩果园,再到规划中的行政中心、城市新地标建筑“岭南之门”……海珠与新中轴线北段的天河中心、珠江新城“一轴相承”,广州城市中心向南延伸的趋势早已跃然纸上。
广东省社科院丁力教授指出,从林树森书记时代提出的“东进、西联、南拓、北优”,到朱小丹书记时代提出“中调战略”,再到张广宁书记时期建设亚运城、广州南站,现在广州城市格局已经基本定型,整个城市处在向东南迅速扩张的趋势之中。广州经过前一段的粗放型发展,现在要回过头来“充实内涵、提升水平”。这或许预示了广州城市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转变——从“摊大饼”逐渐进入“精雕细刻”的阶段。而海珠区是广州市中心尚存发展空间的一块宝地。
丁力说:“海珠可能成为广州未来新的城市中心,相当于现在的珠江新城、上个世纪的天河城。”
中山大学教授、博导、规划专家袁奇峰则从生态建设角度进行解读。袁奇峰指出,2000年以后,广州城市发展走两条道路,一是城市空间的战略性拓展,比如讲南沙、萝岗纳进来,城市空间拉大了;二是走工业化、再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汽车、造船等重型工业。但近年来,按照广东省产业布局安排,一系列工业大项目从广州抽走,广州工业化的这条腿就短了。袁奇峰说:“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平衡和极大化是城市发展的最高追求,选择生态建设不失为明智之选。”
海珠生态城内涵是什么?
“生态是第一位的,城是第二位的”
海珠生态城的内涵是什么?它包含哪些要素?
市委书记万庆良在市委全会上指出,海珠生态城应是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生态城市示范区和建设花城水城绿城的样板区。它包括几大功能区:万亩果园、海珠湖、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琶洲地区、黄埔古村等,集会展商务、总部经济、园林景观、文化创意、宜居休闲等功能为一体。
袁奇峰指出,海珠生态城建设的核心,不应该是经济上,而是为整个城市补生态的课。“要把‘生态’放在第一位,‘城’放在第二位,建‘城’是为了保‘生态’,如果不是本着这样的初衷,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将带来冒进和失误。如果都把重点放在建‘城’上,可能会犯历史性错误。”
“海珠生态城规划是否成功的标准很简单,就是能不能把绿色面积保留下来。”袁奇峰指出,海珠生态城的规划建设,要站在立足现有建设用地、保护和发展农民利益的前提下,以极大化的保护本地绿色空间为目的,这对广州是至关重要的战略。“城”的发展应是以城乡统筹作为目的,处理好生态保护、城市发展和农民利益的关系。
袁奇峰说,“城”的因素肯定要有。海珠可以在现有的存量土地上做文章,通过三旧改造把存量土地挪出来。比如,在万亩果园的周边做一些开发,但是占补要平衡,不能侵蚀绿色空间,否则就是完全失败的战略。
丁力则指出,作为未来广州市的城市中心,如果“海珠生态城”仅仅保护生态,不足以支撑广州1万亿GDP的经济体量。生态只是海珠生态城一个最基本的内涵。他指出,海珠生态城要承载两大内涵:一要承载广州未来产业高端发展的引领,二要承载广州未来城市发展的新理念。
广州社科院研究员彭澎指出,广州市拟将海珠生态城作为新型城市化的一个样板。新型城市化包含“信息化”和“生态化”两大内涵。以信息化提升城市集约化发展的水平,以生态化引领城市建设的新路。
彭澎直言:“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海珠区注重发展房地产,但是房地产不具有可持续性。”工业大道沿线现在全是房地产,已经没有工业,也没有引进第三产业。海珠的产业,能说得上的只有琶洲的会展业和近两年兴起的T.I.T等创意产业园。“彭澎说,在未来的规划发展中,海珠要提升功能,必须在现代服务业中选准几个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去年底,在广州市召开第十届党代会之后,海珠区迅速提出了新一轮产业升级的方向:重点发展会展经济、总部经济、文化经济。而在城区规划上,提出“一园一轴两区”的总体思路,包括万亩果园、新中轴线南段、琶洲会展总部功能区、白鹅潭现代商贸功能区。
如何建设海珠生态城?
万亩果园是核心,正在制订征地方案
如何建设海珠生态城?专家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在万亩果园,认为万亩果园的保护是海珠生态城建设的核心。
今年初,广州市确定2012年城市建设亮点,其中包括将万亩果园打造为城市湿地公园。广州市计划采取“征而不转”的方式把万亩果园的土地全部征过来,但不改变农用地的土地性质,在万亩果园建设湿地公园。据了解,湿地公园将规划建有岭南民俗体验营、茶饮文化休闲区、生态农庄、果林水湾、农耕花果观光区、名人创意园等区域。
记者昨日也从海珠区有关方面了解到,目前海珠区政府正在制订万亩果园征地方案,可能月底就会召开动员会。
“如果是把万亩果园拿来开发,就会成为千古罪人!”长期关注万亩果园保护的袁奇峰说,这几年万亩果园的保护确实面临很大压力。一是果园本身污染严重,水果种植难以为继。二从市场的角度看,在城市中心地区生产果木,收益低。
“所以一些农民自己在拼命地侵蚀果园,他们自己把果树搞死,然后扩张仓储用地、服务用地、工业用地,市政府历年来进行很严厉的控制措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效果不太好。”谈到万亩果园的保护,袁奇峰很焦急:“再不保护果园就没了,是时候了!”
袁奇峰指出,万亩果园保护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果园的发展、农民利益和城市生态保护的关系。万亩果园的保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广州城乡统筹一个很重要的窗口,搞得好可以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示范区,搞得不好会变成一个千古罪人。
彭澎也呼吁:“整治万亩果园,广州早就该有所动作了!”他认为,应利用建设海珠生态城的契机,对万亩果园进行统一的保护性开发。“现在村民自发搞农家乐,显得杂乱无章。政府介入高起点地规划,可以充分利用果园的湿地生态和河涌水网等先天优势,进行保护性开发。在此过程中,也要注意使当地农民的利益得到发展。”
谈到海珠目前的发展战略,袁奇峰认为存在一个很深刻的问题:海珠区100多万人口,但是没有自己的城市服务基地,大量的消费流失到江北区域,如天河区。而大量的旧厂房改造都是以房地产改造推动的,政府的统筹力度不够,所以使得这个地区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大量的人跑到珠江北岸上班,导致非常严重的交通通道堵塞、桥梁负荷加重。袁奇峰指出,海珠区需要在就业空间创造和服务配套方面有大的突破。
彭澎指出,过去20年广州相继开发天河中心区和珠江新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遗憾和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海珠生态城”必须汲取。要告别见缝插针式的城市建设,控制容积率,不要把新城再建成“石屎森林”。超前规划交通,组织好路网,给未来的发展留足空间。
南方日报记者 曾妮
■相关
建设生态城
海珠房产或升值
未来5年广州搭建海珠生态城的消息昨日传出,就有房产网站开始盘点海珠区域的潜力新盘。有楼盘业主更是在小区论坛上奔走相告称,小区周边环境可望大变样。
随着交通、居住等配套的完善,海珠区早已成为广州中心六区房地产成交大户,此前一手房均价一直维持在2万元/平方米左右。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去年12月的楼市报告显示,海珠区新建商品住宅网上签约面积高达2.05万平方米,稳坐中心六区第二把交椅,而在调控风暴下,海珠一手房价跌下“2字头”,环比跌幅达14.74%。
规划中的海珠生态城范围是新中轴线以东的海珠板块,面积相当于半个海珠区,把琶洲、新中轴线南段、万亩果园等多个功能区都纳入其中。合富辉煌首席分析师黎文江告诉记者,海珠生态城的建设,将对于这些区域的房产升值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郑佳欣 吴容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