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恐归族”情何以堪!

(2012-02-02 00:10:53)
标签:

恐归族

春节红包

留守

传统节日

春运

杂谈

热焦点评(1211):“恐归族”情何以堪!

彭澎接受《信息时报》采访

 

题外话:不时看到“恐归族”的报道,回家吧,要不是被三亲六戚审问,就是派红包派得要自杀!不回吧,又确实孤单“每逢佳节倍思亲”,甚至落魄到“如丧家之犬”!

多少与社会重实利、拜金主义有关,但又杂夹着亲情、乡情在里面,真让人情何以堪!

对策无非是:一是坚决抵抗、反唇相讥。如被盘问婚否、车否、房否,要么打死不说,要么反过来追求对方。二是放弃回家、自得其乐。要么与朋友相约过年,要么干脆去旅游。回家另找时间。三是调整心态、随遇而安。实际上想通了、看透了,不就那么回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年难过年年过,日子就是这么来着,人生就是这么过着……

 

恐归族大叹年不好过

2012-02-01 信息时报

作者: 黄莺 马向新钟俊峰 高化艳

  春节回家,对于恐归族,就像鸡肋,回也不好,不回也不好。信息时报记者周平浪 摄

  专题策划 黄莺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马向新 钟俊峰 高化艳  

  春节前,民政部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对北京、上海等六大城市人群进行过年回家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近7成受访者表示为春节回家而烦恼。新春开工伊始,关于回家过年的讨论继续在网上发酵,记者纵观论坛和微博,为回家过年烦恼的恐归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小白领阶层、未婚青年、职场嫩草。这三类恐归各有各的原因,但都有共同的呼声:回家过年,不仅有包红包的压力,有催婚的压力,更有很多无形的压力——有人问你一个月挣多少钱,有人问你什么时候买房,有人问你什么时候买车,却很少有人问你:你现在过得幸福快乐吗?

  昨日,记者通过网络,分别采访了这三类恐归族,他们有的虽然恐归,但最后还是迫于形势回家过年,有的坚持留守广州,但不管回家还是没有回家,他们都觉得这个年不好过:回家有回家的烦恼,没回家的有没回家的寂寞孤单,用他们的话说,感觉彻底成了多余人!

  回家的

  小白领 百元红包派到手软 比房比车比到无语

  老家的压岁钱真是给不起啊,100元都不好意思给出去,起步价都200元,亲近一点的500元都算一般。年初七刚从江西老家过年回来的廖先生告诉记者,这两年老家亲戚朋友的出手阔跟不起,他年前就一直为这个恐归,把年底双薪1万多元都花光了。

  前两年老同学告诉我包个100元就马虎可以了,今年他们就已经200元起步了。廖先生在广州一家贸易公司担任主管,月收入在六七千元左右,他的儿子快两岁了,幸亏有孩子能收回一些红包,不然年底的双薪14000元就颗粒无收了。

  不仅压岁钱涨,连娱乐的成本也在涨。廖先生在家里应酬离不开麻将桌,酒店没麻将扑克房,就别想有客人,饭前摸、饭后摸,人多的时候还流行捉码,一轮下来有可能要扔出去几百元,当然这笔钱基本上都是用来付饭钱的,但天天这样也太心跳了。据说,老家的朋友即使不过年,也经常这样。

  老家的比阔还在房子、车子的攀比上,在广州辛苦买个房,背着沉重的房贷,回到家,简直就会羞得无地自容。廖先生家乡房价低,3000多元一平方米,物价相对也低,他们的房子以套来算都有点不上档次,是以别墅的栋来算才够品。过年时候跟朋友亲戚一聚,就问在广州混到几套房了,开啥牌子的车。真是压力大啊。

  未婚女 短短几天被催婚无数次  

  来自内蒙古东北部的李小姐大学毕业四年,今年28岁、还没有男朋友的她知道,回家之后肯定会被亲戚催婚,但因父母对春节团圆的期盼,李小姐还是选择了回家。

  除夕夜,到叔叔家里拜年,叔叔很关心地问起我的拍拖情况,并开玩笑说你明年要是再不带男朋友回来,春节就别回来了。到了姑姑家里,又是被催促要早点结婚。到了年初一,亲戚们来家里拜年,又提起结婚的问题。原本没有催促结婚的父母,看见我的同龄人都抱着孩子出来拜年,也让我早点考虑婚姻问题。李小姐说起今年春节回家的烦心事郁闷极了。

  她说,自己也想早点结婚,可这几年一直忙于工作,再说,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压力也很大,找个合适的人也成了难事。好不容易过年了,这种大团圆的时候,家里最亲近的人,也不问她在外面的辛酸,只会一味地催她结婚,好像自己不结婚就对不起所有人似的。

  职场嫩草 派红包派光所有积蓄

  除了逼婚,给亲戚派发红包也是一个巨大压力,尤其对于职场嫩草而言,更是恐怖至极。老家湖北的王小姐今年过年,给爷爷奶奶各包了1000元红包,给父母各1000元红包,一圈下来,5000多元钱,转眼就派光了。王小姐每月三四千元,除了房租、餐费、社交费,所剩无几,再加上来回近2000元的车票,回家一次花费的7000多元,几乎是一年的存款。辛苦一年赚的钱,回一次家就空空如也了,可是我在外面过得好不好、难不难,有谁知道呢?王小姐感慨道。匆忙中,过了大年初四,王小姐又开始乘汽车、转火车回广州,大年初七就开始投入新一年的工作。

  近日,一位广州的摄影师就在微博上写道:过年回家,有人问你一个月挣多少钱,有人问你什么时候结婚,有人问你什么时候买房,有人问你在公司是什么职位,却很少有人问你:你现在过得幸福快乐吗?

  留守的

  小白领 没攀比和派红包的烦恼 但怀念老家热闹的习俗  

  吴先生在广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个成功人士了,有一个让人羡慕的稳定工作,有房,有三口之家,虽然没买车,但家里的积蓄买辆车完全没问题,但他不想买,因为平时使用率低。但就这一点,前几年回家,还经常被父母有意无意地说:你为什么不学车呢,你哥都开车回家了,快买辆车吧,钱放在那里也没用,有了车回老家行动也方便啊。这种话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吴先生说,十年前回家过年,家里人亲亲热热地,根本没有这种攀比,见面只提感情,只提亲情,现在好了,过年时亲戚朋友见面张口就是钱,闭口就是房子车子,听得让人心寒。

  因为不想听老家的攀比,吴先生两年都没有回家。虽然没回家少了烦恼,但在广州却也有另外的烦恼。吴先生说,这个春节一家三口在广州过的,但广州过年的习俗,他们仍然没法很好地适应,老广逛花市、逛商场就算过年了,远远没有老家放鞭炮、走亲戚来得热闹有人情味。现在已经正月初九了,还感觉像没过年一样,没有一点热乎劲。他感慨:回家也不是,不回家也不是,感觉彻底成了多余人,在家乡和广州两地徘徊,没有一个地方能真正有扎根的感觉,成了一个彻底的无根一族。

  无独有偶,老家江西星子的吴先生也没回家过年,他说,虽然不用跟那些开着小车去田里做农活的虚伪村里人客套攀比,但一家三口在广州过年真是冷清,大年三十晚上,虽然有几家人一起吃年饭,但老婆想家喝醉了,最后还打电话跟岳母哭诉,真是一言难尽啊!

  未婚女 大年夜孤身逛街落寞至极  

  冯小姐在广州工作5年了,但一直没找到如意郎君,因为怕被亲友催婚,春节没有回家,但这个春节,却是她有生之年最落寞孤单的一个节日。她说,平时过别的节日,还有朋友或同学在左右,但春节眼看着好朋友一个个地回老家了,在广州的也都有家庭了,留下她一个,只好一人留守。年29那天,实在耐不住寂寞,去外面逛了逛,发现到处都关了门,自己像个孤魂野鬼一样逛得凄凉得要命,回来后给家里打完电话就大哭一场,发誓今年一定要把自己嫁掉。

  专家:社会拜金氛围造就恐归

  对于恐归族的现象,广州社科院研究员彭澎认为,逐年上涨的红包价码、回到家亲戚朋友只问房子、车子的现象逐年增加,都反映了社会拜金主义氛围的浓厚,正是这种日益浓厚的拜金主义氛围,造成了越来越多的恐归族。彭澎认为,现在人们越来越看重红包的内容而不是形式,今年亲友之间包的红包普遍看涨,有湖南郴州的朋友就告诉他,今年要起码300元的红包,才能拿得出手。另外,一些新广州人还不能接受广州的习俗,这种传统习俗的差异感,在上班日因工作压力,没有什么很大反差,到了春节,这种漫长的传统节日才会集体爆发,这种不适应,对于有些人或许经过几年就可以适应,但对于部分传统观念较重的人,可能一辈子都难适应。但对于那些在广州买房定居的新广州人,彭澎建议用开放的心态,试着接受不同的传统,也可以恰当地保留老家传统,这样能有效地帮助他们尽快在广州扎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