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幸福广东指标体系珠三角粤东西北杂谈 |
广东改革(11-25):幸福广东指标实行差别化考核
彭澎出席大洋网《民意圆桌会》
题外话:幸福广东指标体系原说7月份公布,结果拖到10月份才公布。但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差别对待,应该说也符合实际,毕竟有些指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是有不同的要求的。
专家称幸福广东二级指标可再完善
2011-10-17大洋网
大洋网讯(记者 唐子玲)日前,广东省率先在全国出台了《建设幸福广东评价指标体系》,引发专家和市民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今日(17日),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院长岳经纶做客大洋网《民意圆桌会》,对《建设幸福广东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解读,并对指标体系的完善提出了修改意见。
幸福指标体系差别化评价 避免了“一刀切”
“幸福是一种很主观的感受,不同的国家、地区和个人对幸福的理解都不相同,为了避免‘被幸福’,用一些客观的指标体系来衡量,这是比较合理的;客观与主观指标体系相结合,在一定层面上是能比较准确的反映这个地区绝大多数人的幸福感受的。”彭澎首先肯定了广东省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出台省级幸福指标体系积极的意义。他同时也指出,《建设幸福广东评价指标体系》是否真的能量化广东人的幸福感,指标体系的执行力如何值得拭目以待。
彭澎说:“在客观指标部分,将全省21个市按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分类进行差别化评价,并分别设置类别指标和差别权重,我认为这是非常科学合理的。我们经常看到,比如在竞争力、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广州、深圳总排在前面,粤西北的城市很难相比,因此,通过权重的调整,既符合实际,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级指标设计还有修改完善的探索空间
岳经纶认为,建设幸福广东评价指标体系最大的意义在于让老百姓知道,政府部门的工作并不是纯粹追求GDP的增长,而是以人为本,是全面的幸福体系,改变了政府的政绩观。
“目前公布的《建设幸福广东的评价体系》整体来讲,一级指标在设计上比较全面,”岳经纶说,“但二级指标设置有很大改善的空间。”
“比如说,群众幸福感评价是否包括流动人口?我们的客观指标体系第一项‘就业和收入’下的二级指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显然没有把流动人口放进来。”岳经纶主张用“调查失业率”,认为现在的登记失业率指标不能确切反映劳动力市场的情况。
49个二级指标包括44个共同指标和5个类别指标(地区独有指标)。在类别指标中,珠三角地区有1项为“规范化幼儿园达标率”,岳经纶认为这个指标可能跟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有一定的距离,“因为老百姓更关心的是我的孩子能不能上幼儿园,入园是否方便,上幼儿园要花多少钱,而不是幼儿园的达标率。幼儿园得达标率纵然高了,老百姓也不一定就感觉幸福了。”
岳经纶提出,二级指标的设计还可以进一步修改完善。只有不断探索,才是对幸福广东的真正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