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最关心的还是生活水平
(2011-08-20 23:17:33)
标签:
广州人务实物价收入政府能力生活水平杂谈 |
热焦点评(11-164):广州人最关心的还是生活水平
彭澎接受《新快报》、《南方都市报》采访
题外话:同样是广州市统计局的调查结果,前不久的一份说明广州市民“最盼不是福利,而是执政能力”(见《新快报》8月16日A11版),后一份则说“务实广州人,提薪最紧要”(见《新快报》8月19日A19版)。针对前一份调查结果,我评论说“广州人不再务实”,因为他们更看重全局性、宏观性、根本性问题,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决策水平影响更大;针对后一份调查报告,我评论说“广州人更实在”,对物价和收入更敏感。
务实广州人 提薪最紧要
新快报2011-08-19
新快报讯 记者徐娜 李文 通讯员凌洁报道近日,广州市统计局通过万户居民调查网,对全市十区的1万名18至65岁的常住居民进行了“对广州建设‘幸福广州’的期望和建议”入户调查。结果显示,六成以上对建设“幸福广州”充满信心。不少市民认为,首要工作就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调查显示,59.6%的广州市民认为,近一年来,幸福感“有所提高”,认为“变化不大”和“有所下降”的分别占30%、8.7%。
与此同时,超过六成(62.5%)的市民对建设“幸福广州”充满信心,仅有6.1%的市民对“幸福广州”的实现没什么信心。
何为“幸福广州”?物价和收入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因素。本次调查显示,61.1%的市民认为“物价稳定”是构建“幸福广州”最根本的因素,49.9%的市民表示“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必不可少。调查显示,被访市民对“幸福广州”的看法大体一致,但收入越低的市民越强调“物价的稳定”、“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与“养老、医疗、住房等保障体系的健全”,而收入较高者则更重视“城市环境优美”、“治安秩序良好”、“政府廉洁高效”等。
为实现“幸福广州”,49.2%的市民首推“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其次,市民认为应重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34%)和做好“平抑物价”(31%)。“提高社保覆盖面和保障水平”(26.1%)、“缩小收入差别”(25.7%)、“规范教育收费”(23.1%)等也受市民重视。
其实什么是幸福,每个人的要求可能都不一样。大家不要觉得广州发展程度这样,肯定比落后的山区幸福,不一定!其实要提升市民幸福感,越是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越难,人的追求是越来越高的,关键是要把他们身边的事情做好。”
——张广宁今年1月在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上谈建设“幸福广州”
专家说法
市民对物价敏感 政府应干预民生
新快报讯对于此次调查,广州社科院研究员彭澎分析说,市民普遍对“物价”和“收入”提出看法,表明广州的社会发展还处于向宽裕型小康的建设进程当中,尚未形成“橄榄型”社会。
“橄榄型”社会要求中间有60%以上的收入稳定群体,他们对物价的敏感度不高。但实际上,大部分民众收入增长水平远远低于物价增长水平。
彭澎认为,“政府应当加强对‘菜篮子’工程、‘米袋子’工程以及猪肉养殖等相关项目工程的建设。同时大力建立平价商店,使农副产品有稳定的销售主渠道,起到稳定物价的作用。此外,前两年提出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也应当重新提上议程……”他一口气提出了多条建议。
相关政策
为赶上物价水平 工资或最少涨6%
新快报讯前天,广州市公布了2011年企业工资指导线,确定企业工资增长基准线为13%。依照相关规定,工资增长上线为20%,下线为6%。
市人社局公布的“指导线意见”规定,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应尽量确保本年度职工工资增长不低于下线水平,保证劳动者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实际工资收入和生活水平不下降。
记者查询得知,2010年广州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54807元(月均4567元),如果以此为基础,今年的月均工资应为4841元以上。你达到了吗?
老广最看重物价和收入
2011年08月19日
南都讯 记者刘倩 实习生 陈慧慧 通讯员 凌洁
实现“幸福广州”,市民最看重的是物质基础。广州市统计局近日对全市十区的1万名18-65岁的常住居民进行了“对我市建设‘幸福广州’的期望和建议”入户调查。结果显示:市民认为“物价”和“收入”是构建“幸福广州”的重要因素,此两项的中选率远高于其他几个选项。
何为“幸福广州”?本次调查显示,61.1%的市民认为“物价稳定”是构建“幸福广州”最根本的因素,49.9%的市民表示,“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必不可少,此两项的中选率远高于其他几个选项。此外,“治安秩序良好”、“就业稳定”、“养老、医疗、住房等保障体系健全”、“政府廉洁高效”、“城市环境优美”、“经济持续发展”等也是市民认为“幸福广州”应具备的主要条件。其中越低收入者越强调“物价的稳定”、“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与“养老、医疗、住房等保障体系的健全”。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澎认为,民众对物价普遍较为敏感,反映了中低收入水平的群体多。大部分民众收入增长水平远远低于物价增长水平。
彭澎建议,对于增收减支,农副产品的增产和销售应当摆在重要的位置。政府应当加强对“菜篮子”工程、“米袋子”工程以及猪肉养殖等相关项目工程的建设。同时大力建立平价商店,使农副产品有稳定的销售主渠道,起到稳定物价的作用。此外,前两年提出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也应当重新提上议程。通过各项具体的政府行为,让民众收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