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家务农”考不上公职人员

(2011-08-19 00:36:24)
标签:

农民工

公职人员

特招

在家务农

面试入围

杂谈

问政风暴(1118):“在家务农”考不上公职人员

彭澎接受《新快报》采访

 

题外话:农民工考公职人员,全广州有117名考生进入面试争夺33个职位。其中,本地工人农民66人,外来务工人员51人。有通过笔试的考生因不是“一线员工”而被挡在面试之外,但从有关报道来看,参加面试的“农民工”大多是大学生,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典型农民工。与其特招,还不如普招中加分!

 

工农竞逐公职 庄稼人全落榜

入围33人多为企业一线员工,明日开始体检

  新快报讯 记者李文 见习记者罗仕报道 明天上午,广州从工人、农民中选拔33名基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员工作将进入体检阶段。昨天,市人保局网站公布了入围体检环节的33人名单。备受关注的三名当前状态为“在家务农”的考生均未上榜。

  新快报记者发现,入围的33人中,多为企业一线员工,其中不乏地铁、银行等“大单位”职工。记者计算结果显示,入围考生的笔试平均分为165.8分,面试平均分为78.7分,总分平均81.2分。

  农民考生:失败早在预料中

  在家务农的梁先生拥有8次公考失败经历。面对第9次失败,他很坦然,并表示早在预料之中。原来,在面试时,他已得知本组第一名的成绩,自知无望入选。尽管如此,电话那头梁先生的声音仍很自信。他说,父母、妻子也给予了充分理解,“我们都知道考公务员很难。”关于下一步打算,梁先生表示将进城觅工,他说,务农只是无奈之举,自己在医学院学的是公共管理专业,准备去城市里边找一个管理、医疗、行政方面的工作。  

  未竞职成功也很知足

  报考海珠区水务和农业局的小刘也未能竞职成功,对于在本组中排名第二的成绩,她表示很知足,因为其笔试成绩本未进入前五,因有人资格审查不合格才递补进入面试。对于目前的交通企业值班员工作,她觉得“除了上夜班,其他也还行”,所以“先干着再说”。明年,她还会继续关注这样面向农民、工人的公务员考试。

  作为33名幸运儿之一,林先生表示,“上午10点多去网上看,看到了自己的名字,自己和家人挺高兴的。”

  专家分析

  三名农民皆败北

  考试方式有问题

  昨日体检名单显示,3名取得面试资格的“在家务农”考生均在面试后败北,未进入体检环节。至此,该次面向工人、农民的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员选拔考试,“农民”考生“全军覆没”。对此,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陈天祥、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均认为,这并不出乎意料,本次选拔的考核方式必然会将真正的农民淘汰出局。想让工人、农民进入公务员队伍,考试方式须改革。  

  陈天祥:面试考题太高端

  陈天祥认为,考不上,不是农民本身的问题,是考试方式有问题。他说,虽然是针对工人、农民的招考,但考核方式还是老三样:行测、申论、面试,尤其是面试,考题太高端,“中专生、大专生,应试能力当然比不过那些高学历的。”陈天祥说。

  他提出,要让真正的农民进入公务员队伍,只能对高学历做限制,让相同学历起点的人同台竞争。

  “学历较低的人,在动手能力、心态上也有自己的优势,在基层公务员、事业单位岗位上不一定比高学历的差。”陈天祥认为,他们不会像高学历的人一样,对将来要求很高,能够热爱并安于本职工作,“高学历的,一心都想往上走,哪会安心在基层做一辈子?现在官这么多,仍不够,就有这个原因”。  

  彭 澎:知识面先天不足

  三名农民皆落选,并未出乎彭澎的意料,“很正常,就算能考上一两个,也是偶然。真正的农民、工人,接触面、知识面都有限,是‘先天不足’,用现在的考试模式,肯定是全军覆没。”

  先天不足,有什么办法弥补?彭澎说,没有办法。“在一个陌生的会议室里面对一群考官,他们不紧张才怪。而这种面向许多人讲话的能力,他们之前是没有机会锻炼、提升的,也不是突击补习就能补出来的。”

  彭澎认为,要让工人、农民进入公务员队伍,只能对他们降低标准,让其先熟悉公务员工作环境,在岗锻炼、进行岗位培训,或者给他们一个实习、试用机会,半年后再定去留。另外,考试环境也应改为工人、农民更熟悉的环境,而不是他们一辈子也去不了几次的机关大楼、办公室,“你让农民待在田间地头,他们的讲话、思考应对,肯定好很多,不紧张了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