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卫星城缓解住房压力
(2011-05-20 00:40:23)
标签:
人口普查广州外来人口卫星城住房压力房产 |
热焦点评(11-97):建卫星城缓解住房压力
彭澎接受《信息时报》采访
题外话:广州在去年开始人口普查之前全面改口称常住人口达1500万左右,达到原先设定的承载力的上端,以致于讨论可否将最高人口极限定为1800万。
今年普查数据公布让我大吃一惊!广州市常住人口竟然不到1300万!公布数据当天我在市公安局参加开门评警活动,在参观出入境办证中心时看到全市常住人口数据是1488万人,座谈时我对在座的许多公安局领导提到这个问题,没人回答我。
到底哪个数据更准确?后来统计局有个解释说户籍人口中有一部分并没有住在本地。但对成为人口增长主力军的外来人口如何实现省里要求的“居民化的均等化公共服务”仍是一大难题。其中,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要有新思路。如果把广州要建的大量保障房(今年8.5万套,明年可能不少于此数)扩大到外来人口身上,那么可以考虑把集中建设的保障房建在周边的卫星城(即现在的中心镇)可能有利于抽疏中心城区人口。
广州外来人口十年增长 476 万人成人口增长主力军,专家建议
建卫星城缓解住房压力
2011.5.18 信息时报讯(记者幸琦昕实习生郭翔通讯员穗人普)
各地的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陆续出炉,记者从广州、北京、上海公布的数据中发现,1 0 年间,三大城市的外来人口增长速度已超越户籍人口增长率,并成为了城市人口增长的主力群体.从数据对比中,记者发现,广州的人口增量明显小于北京上海的增量,但是从人口结构看,外来人口所占三大城市的人口比例则大致相仿.专家建议,由于外来人口急剧增长,应该考虑建设卫星城缓解外来人员住房压力.
外来人口激增反映居住环境改善
广州市1
270万常住人口中,常住的户籍人口有794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1
9.76%,常住的非广州户籍人口有476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43.81
%.
据广州市统计局局长王旭东分析,广州人口增长较快主要是由于近1 0年来广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居住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来穗工作和生活.2000年以来的1 0年间,广州常住人口增加了275万人,其中外来人口增加了1 45万人,外来人口的增量超过了全市常住人口增量的一半.增加的户籍人口中有1 /3是自然增长,2/3是迁移增长.现在,广州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外来人口.
广州外来人口仅上海一半
将广州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 与北京上海的数据比较,记者发现,北京和上海市常住人口分别为1 961 .2万人和2301 .9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 1 月1 日零时的数据相比较,北京1 0年共增加604.3万人 ,增长44.5%;而上海则增加人口628.1 万人,增长37.53%.最近1 0年广州市的人口绝对增量以及增长率均低于北京上海.
外来人口方面,北京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京人员为704.5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外省市来京人员增加447.7万人,平均每年增加44.8万人;而上海方面,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897.7万人,占39.00%,1 0年共增加551 .2万人,增长率高达1 59.08%.与广州数据相比,广州目前外来人口仅为北京的67.57%,为上海的53.02%.
专家建议: 建卫星城缓解外来人员住房压力
彭澎表示,对于目前外来人口的激增,政府可以考虑合理规划人口构成,比如一些低素质的劳动力,可以设置一定门槛.
而目前对于外来人口来说,户口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最主要的是解决小孩的教育入学问题.外来人口主要关心的是择校的费用以及子女的教育.其次是住房需求.可以建立卫星城,让工业园区和一些厂区消化掉外来人口的住房压力,减轻政府的一定负担.比如说白云区有200万人居住在工业园区和厂区,其中有一半都是外来人口,这样很好地缓解了外来人口的住房压力.
医疗方面就涉及到一个医疗保险的转移对接,是否能在异地享受以及畅通专业的问题.彭澎建议,"外来人员的社会医疗保险可以由单位来买.同时要加快建立全覆盖的全民保障体系,如何解决异地就医方面的问题,转接异地的医保,是政府部门以及有关单位还需努力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