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财经拐点房地产市场保障性住房 |
财经周评(10-2):市场拐点已经接近
彭澎
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衡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稳定市场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衡健康发展的11条措施涉及五大方面问题,集中体现了“调结构、抑投机、控风险、明确责任”等要求,表明了2010年楼市的政策基调,应该说再一次体现了政府遏制房价过快增长的决心和强硬态度。
当然,出于各种利益关系,业界大多认为政策相对温和,甚至是利好,起码相对于传说中的二套房贷首付不低于五成来说,政策只是要求不得低于四成。但仔细琢磨可能就会得到不一样的结论。显然,中央政府要表明的是调控房地产不要非理性上涨。如贷款利率按风险定价,控制信贷资金流向;开发商必须一次性公开全部房源,取得预售的商品房要一次性推出市场;严查囤地、炒地和捂房,完善土地招标方式;严禁地方出台越权救市政策;加快中低价位商品房建设,房价过高城市要多建限价房;如此等等。可以说,这是去年底国家开始实施对房地产调控政策以来最为全面的一次“组合拳”,如果仅仅把政策解读引导到二套房贷首付只是不低于四成这一项就认为政策温和甚至利好,不仅可能是业界的自娱自乐,更可能会误导民众,挠乱视听。
相对于二套房贷这样的针对投资者、投机者或改善性购房者来说,更值得关注的是确保普通民众能够买得起房或租得了房。因此,加快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加快开工项目建设,加大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对部分房价过高或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增加限价房、经适房和公共租赁房的供应。这些城市当然包括所谓京、沪、穗、深这些“一线城市”了。
更为重要的是《通知》明确了稳定房地产市场的责任在省级政府,这对地方政府往往在房地产市场上与中央政府不同调有了明确要求。省级政府如何负总责,市、县政府如何抓落实,关键是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现在的问题就是普通群众对房地产市场情况不满意,一方面是房价过高、上涨过快,另一方面是保障性住房建设还不令人满意。如果说对于前者一时半会不容易调控得了,但提供更多的保障性住房是地方政府可以大有所为的,而这一方面工作的大力推进,只会对房价产生负面影响。
更让人吃惊的是,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显示出加息周期可能提前到来。基本判断是2009年全年经济数据已经出现大幅增加,GDP增长可能接近9%,因此,中央货币政策也可能提前转向。这又可能加快房地产市场拐点的到来。
前一篇:关注重大决策机制建设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