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若无替代品,“房中房”整治效果难持久

(2009-08-11 22:57:41)
标签:

房产

财经周评(09-21):    若无替代品,“房中房”整治效果难持久

   彭澎

 

广州在“房中房”存在近二十年后终于在近期下达了拆除的时间表, 731之前自行拆除,8月份对未拆的进行行政处罚,9-11月强制拆除,12月进行检查验收。

不管如何,“房中房”的出现是有其历史缘由和市场需求的,因此,拆除中不发生冲突,拆除后不出现回潮,关键还是看其出现的原因解决没有,相应的市场需求满足没有。也就是说,找到合适的替代品没有。

第一个可能的替代品是回到“城中村”。有一部分“房中房”需求是从“城中村”升级而来的,毕竟商住小区里的“房中房”比“城中村”居住和治安环境要好得多,而租金并不贵多少,对于部分白领、商铺租赁经营者、企业员工集体居住等都有很大吸引力,对投资二手楼的一部分业主也有吸引力。“房中房”整治后,这部分租客可能回到“城中村”,这是无可奈何之举,毕竟这意味着生活环境变差。

第二个潜在的替代品是发育“合租”文化。在欧美国家,解决留学生、部分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的临时居住,往往也是由房屋租赁来解决的,但不是提供“房中房”,而是在同一单元里,一房住一人或小两口,客厅、厨房、厕所共用,有时客厅也住人(租金便宜一点)。“合租”的关键是倡导一种“共享”(Share)理念。租户必须学会与他人共享一些公共场所,因此上厕所、做饭、用餐、看电视、洗衣等等都得协商解决,他人的生活习惯要么协调,要么容忍,要么搬离。这样,中介、房东都要为“合租”提供相关服务。另外,很重要一点就是诚信,“合租”房客之间如无信任感,冲突就不可避免。这个替代品由于要发育一种文化,所需时日长久,不能解除“房中房”的燃眉之急,但是一种合理的发展方向。

第三个可选的替代品是开发低档公寓产品。欧美国家除了房东提供的“合租”产品之外,还有大量一房一厅或两房一厅的公寓楼,也有的是房厅厨一体化的“工作室”(Studio),这种公寓楼充分了公共集体宿舍的职能。这种产品要求要么距工作、上学地点近,要么距大众化公共交通站点近。广州地铁网络正在形成,如在近郊地铁站附件安排这样的用地,并为开发商提供一些优惠,这种低租金的公寓楼、工作室应该是有很大市场发展空间的。当然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不正常,有没有开发商愿意做这种只租不售的产品是值得观察的。但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一定要为这种需求作好准备。

第四个可选的替代品是改造“房改房”和“二手楼”。近来,广州拟对天河南六运小区进行改造,今后将改建为“欧洲小镇”的模式。当然作为新城市中轴线的一个居住型区域,要成为中轴线的一个景观,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仅仅是为了外观进行改建,其意义要打折扣得多。如果对内部结构同时进行调整,改小单元结构,可能为陈旧的“房改房”、早期产品的“二手楼”找到一个新的市场空间,也可以有利于解决“房中房”的替代品问题。难点是原房东的协调,统一改建的投资与收益模式的设计。

第五个无可奈何的选择是“死灰复燃”。由于上述各种替代品都没有能合理地解决这部分市场需求,最后的结果是整治过后一段时间“房中房”又“死灰复燃”。一部分“房中房”的租户会升级租住小户型的二手楼从而导致30-80平方米的旧楼抢手升值,一部分会升级去购买小户型自有商品房,另一部分退回“城中村”。剩下一部分会与房东联合起来想方设法抵抗,或者是躲过一阵再说,或者是公然对抗。这样都会为执法带来不利的后果。

总之,“房中房”的解决要充分参考“住改商”、“住宅楼里开公司”等问题处理反反复复的经验教训。不开发替代品满足相关市场需求,只是一味地整治,效果不能持久。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