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年轮
(2023-12-13 14:55:51)
木心在其《文学回忆录》里讲“中国古代小说”时,认为小说家皆是讲故事的高手,其中提到施耐庵(《水浒传》的作者),并节选了他一篇文章里的话:“风雪夜,听我说书者五六人;阴雨,七八人;风和日丽,十人。我读,众人听,都高兴,别无他想。”读到这儿,心中不觉升起一丝暖意,小时听故事讲故事的情景,不由浮上心头,欲罢不能。
“月亮升起在——,晚风阵阵吹——,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是以前很流行的一首歌,说的正是听故事的情景。过去没有电脑,哪见手机,连书都少,因为价高钱少,不识字的人也多,所以,听故事是那时人生很流行,也很有趣的经历。
在家里,母亲就常讲自己小时乡间城里的轶事,也有“聊斋”里的故事,大家绕膝而听,现在回想自会涌出淡淡的温情。
在外面,男孩们除了滚铁环、弹珠子外,女孩们除了跳橡皮筋外,最热闹又最起劲的莫过于聚一起听故事了。我记得一个“女皇王冠上的钻石”的故事,可以讲十几日,有多个版本,还有什么“梅花案”之类等等。下乡时,我们曾到蒙自大洛旧修水利,晚上常十几人围坐生产队场院的干草堆旁听故事。冬日围炉听故事,更是人生一大享受。最刺激的莫过于听鬼故事。月黑风高之夜,鬼怪妖狐乱窜,完毕,独自不敢回家,要众人走一起,还要向主人家索一把米,口里念念有辞,把米撒出去才走,据说这能驱鬼。于是,故意吓人的损招频出。有一次在楼上听鬼故事,不知何人将一颗钢珠从楼梯上慢慢滚下来。那时都木板房、木板梯,钢珠缓缓从高处一级级跌下,夜里听得真真的,“唏——滴答,唏——滴答”如鬼下楼。众人一听全有些不知所措,胆小者一叫,人群就炸窝了。这事当时传闻很多,过去许久了还有人提起。成了生活中的味精,平添无数乐趣,留下许多难忘的回忆。
以前,历史课老师如能在课中时不时岔上个历史小故事,学生们必听得津津有味。但凡是围坐吹牛,有人能吹一段三国,众人都要艳羡。那时,会讲故事者,最得人敬重。
当然,这是旧话了。而现在,人与人最隔膜,人与机最亲近,不说也罢。只是想来,我们尚有些回忆储存,年轮滚过,车辙犹留,而当代人的童年少年除了课堂与培训及孜孜念叨的手机,岂知故事矣,不禁为之扼腕了。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